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9篇

来源:博延文库网 时间:2022-09-12 10:25:05 阅读:

内容摘要: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9篇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rd

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9篇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r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9篇,供大家参考。

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9篇

篇一: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20~22 题。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 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明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 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

  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 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

 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

  “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20.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①有中心并有现实意义;“有理趣”是指②蕴含一定道理并用精彩的趣言解说;“有情趣”是指③有情调趣味并使人回味无穷

 。

  21.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

  答:答案示例:

 首先,第 1 段通过讨论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其次,第 2 到4 段分别举习近平总书记、毛泽东主席、克雷洛夫的例子论证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三个分论点;最后,第 5段强调说话有趣的内在本质?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提出使说话有趣的建议?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22.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有情趣”之间的联系。

  答:答案示例:这样说话,既表现了克雷洛夫的谦虚情

 怀,又轻松有趣地回应了朋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1—25 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

 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

 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22.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2

  3.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第②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 ?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2

  4. 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25. 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

 感悟联想。

 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9~12 题。

  经营好你的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②贝尔纳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有奖智力竞赛,有道题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份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③不难看出,这个最佳答案的确精妙。有的同志喜欢把人生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因为不切实际,非但实现不了,反而带来不少副作用。明明自己只能挑八十斤的担子,却偏要挑两百斤,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④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⑤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正像生意场上有的人总想“空手套白狼”一样,对待人生也想不劳而获,也许还曾侥幸得逞过,但是在长长的一生中,若是抱定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是

 必然要吃苦头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人生犹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须放上相等的重量。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当有人问研制出世界首创掌上产品的中山名人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是哪个院校毕业的,他笑着说: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学的是苦难系拼命专业,课本就是汽车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⑥在当今社会,不劳而获无异于痴人说梦,守株待兔只会遭人耻笑,踏实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试想连鲁迅都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何况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试着让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变得更重吧。

  ⑦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因此,多一点经济头脑,多一点经营意识,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门经济学课程。

  9.从全文来看,围绕“经营好你的人生”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答①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②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10.第②段中举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道理?

  答: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11.第⑤段作者在提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这一观点后,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作家二月河和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的例子证明了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②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鲁迅的名言证明这一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12.除了文中所讲的“踏实努力”这一“砝码”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充当人生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呢?请联系生活,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举例略。

  四、

  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①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了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

 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一根菜,多放上一只土豆子,时间一久,

 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不是看中一棵菜、一只土豆子,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些,慢慢地,他取得了信任,总是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拼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你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既得利益。

  ⑤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的项目,抢了别人应有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

 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点话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的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9.作者为什么说“要给别人留条路”?阅读全文进行概括。

 ①给别人留条路,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②求得心安和踏实。③由此持之以恒,会实现人生的辉煌。④送人玫瑰,留有余香。⑤发展共赢,取得事业成功。

  10.解释文章第②段中“三八二十三”的丰富含义。

 ?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创业时的发展共赢

  11.文章第②~④段已经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第⑤段?请简要分析。

 第⑤段与②~④段是对比关系,②~④段是正面论述凡事要留有余地,给他人多留

 一条路,而第⑤段从反面加以论述。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结合文本,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

  2011 年 9 月 15 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无证驾驶豪车并参与肇事打人被收容教养一年。事发之时,因其尚未成年,有不少网民及知名人士纷纷发表言论,希望媒体和大众宽容他。不料,就在李天一被解除收容教养不到半年时间里,又因触犯刑法“二进宫“。

 给别人留条路是心灵上的向善,但不是无原则的造就。李天一事件启示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不能给别人留路,因为对恶的过度宽容,就是对善的肆意践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1题。

  浅谈态度/姜以刚

  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

 ,

 。蚂蚁、...

篇二: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文阅读题及答案

  实验中学 田淑新 一、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 位置1、从标题中找中心论点

 2、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论点

  3、从文章中间找中心论点

 4、从篇末找中心论点 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陈述句 作用是全文段的中心、灵魂统摄全篇 3疑惑点 论点 议论文论点的表述是一个较完整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不会是否定句不会是疑问句也不会是抒情句或描写句。抓住表明作者观点的陈述句表判断的肯定句就很容易和论题区分开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它的范围比论点大 结论部分起总结全文的作用或再次重复论点或提出号召(要怎么样\应该干什么)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方

 法

 总

 结 1、根据议论文论点的特点概括

 2、找中心句中心段 、议论性的句子段落 3、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4、驳论文的论点是它们的相反的观点 二、 论据 1常见的考题样式 • 1、概括文中的论据

 2、文章中的第几和第几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 • 3、文中的某句/个名言/例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某段中引用某人的事例/名言有什么作用 • 4、根据论点来选择或补充论据 2什么是论据 • 议论文的论点要使人信服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些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 根据材料的性质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 事实论据包括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据等。

 •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 名言警句、 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 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论据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3根据不同的考题如何答题 1、概括文中的论据 ①确定中心论点

  ②论据是怎样体现中心论点的 ③具体概括怎样体现回扣文段内容,做出具体回答) 2、文章中的第几和第几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 ①作出否定回答

  ②确定两段的具体内容 ③判断两段的关系并列/递进 ④并列

  联系前文介绍的顺序

  符合前文介绍的顺序所以不能颠

 倒。

  递进

  意思逐渐深化所以不能颠倒。

 3、文中的某句/个名言/例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某段中引用某人的事例/名言有什么作用 ①作出否定回答 ②具体分析事例名言 回答该事例名言的

 反映什么精神或思想 直接作用

  论证某一段的观点

 跟其他论据间的关系 ③联系中心论点答出其根本作用 更具体地

  更有力地

 论证了中心论点

  更全面地 文章开篇引用名言或事例的作用 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用******的

  事例引出论题/论点 4、根据论点来选择或补充论据 ①充分理解论据的内容把握它的作用。

 ②回扣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的衔接有针对性地选择。

 三、论证方法 1什么是论证 议论文的说服力与雄辩性集中表现在作者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表现在这一过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即表现在文章的论证上。论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就是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所以在阅读中判断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是对文章论证的内容及手段的深人理解其中分析其作用尤为重要。

 常见的考题样式 1、判断一段文字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 2、说出一段文字的论证思路 2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方

 法

 总

 结

 例证法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的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要答具体 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列举一些现象引出论点论题 对比论证法 是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这种方法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2、往往强调了正确的一方面论点 比喻论证法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领

 会作者遣词用句的匠心是读懂议论文的根本途径。

 道理论证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原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的科学论断或名人名言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 2、更有力地证明某一论点 实战操练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答: 绊脚石_________-,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

 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

 先看看讲游泳的书 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 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 脚该怎么样 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 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 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

 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 错了经别人指出 就勉强一下自己 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2、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3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____________

 的观点。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 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3分 答

 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①人生在世 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 或人或物或事 否则 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

 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 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 “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 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 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 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 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 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 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 目无余子 有妙联曰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 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

篇三: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因素方差分析原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原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八章方差分析[例题]某公司 计划引 进一条生产线. 为了 选择一条质量优良的生产线以减少日 后的维修问题条质量优良的生产线以减少日 后的维修问题,他们对6种型号的生产线作了 初步调查, 每种型号调查4条, 结果列于表8-1。

 这些结果表示每个型号的生产线上个月 维修的小时数。

 试问由此结果能否判定由于生产线型号不同而造成它们在维修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 8. 1 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

 第八章方差分析表 8- 1

 对6种型号生产线维修时数的调查结果序号型号12348. 1 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A型9. 58. 811. 47. 8B型4. 37. 83. 26. 5C型6. 58. 38. 68. 2D型6. 17. 34. 24. 1E型10. 04. 85. 49. 6F型9. 38. 77. 210. 1

 第八章方差分析研究的指标: 维修时间记作Y,6. 1 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控制因素是生产线的型号, 分为6个水平即A, B, C, D, E, F, 每个水平对应一个总体Yi(i=1, 2, …, 6) 。

 第八章方差分析现在的试验就是进行调查, 每种型号调查4台, 相当于每个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 得到的数据记作yij(i=1, 2, …, 6; j=1, 2, 3, 4) , 即为下表数据。6. 1 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计算各样本平均数如下:型号ABCDEF9. 45. 57. 95. 47. 58. 8表 8- 2

 第八章方差分析两个总体平均值比较的检验法把样本平均数两两组成对:6. 1 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与,

  与, …与,

  与, …,

  与, 共有(

 15) 对。

 第八章方差分析上述方法法存在的问题工作量大将这15对平均数一一进行比较检验6. 1 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即使每对都进行了 比较, 并且都以0. 95的置信度得出每对均值都相等的结论, 但是由此要得出 这6个型号的维修时间的均值都相等。这一结论的置信度仅是置信度低

 第八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将数据总的偏差平方和按照产生的原因分解成:6. 1 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总的偏差平方和)=(由因素水平引起的偏差平方和)+(试验误差平方和)(2)上式右边两个平方和的相对大小可以说明因素的不同水平是否使得各型号的平均维修时间产生显著性差异,为此需要进行适当的统计假设检验.

 第八章方差分析 数学模型和数据结构 参数点估计 分解定理 自 由度 显著性检验 多 重分布与区间估计6. 2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八章方差分析在单因素试验中, 为了 考察因素A的k个水平A1,A2, …, Ak对Y的影响(如k种型号对维修时间的影响) ,设想在固定的条件Ai下作试验. 所有可能的试验结果组成一个总体Yi, 它是一个随机变量. 可以把它分解组成一个总体i, 它是一个随机变量 可以把它分解为两部分6. 2. 1 数学模型和数据结构( 8-1)

 第八章方差分析其中:纯属Ai作用 的结果, 称为在Ai条件下Yi的真值(也称为在Ai条件下Yi的理论平均) .

  是实验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 。6. 2. 1 数学模型和数据结构( 8-2)其中,

 和都是未知参数(i=1, 2, …, k) .

 第八章方差分析假定在水平Ai下重复做m次试验, 得到观测值表 8- 36. 2. 1 数学模型和数据结构12…j…M合计平均A1Y11Y12…Y1j…Y1mT1A2Y21Y22…Y2j…Y2mT2………………………AiYi1Yi2…Yij…YimTi………………………AkYk1Yk2…Ykj…YkmTk

 第八章方差分析表中:(i=1, 2, …, k)

  (8-3)

 Yij表示在Ai条件下第j次试验的结果, 用 式子表示就是6. 2. 1 数学模型和数据结构(i=1, 2, …, k

 j=1, 2, …, m)

  (8-4)注意:每次试验结果只能得到Yij, 而(8-4) 式中的不能直接观测到。和都i ij

 第八章方差分析为了 便于比较和分析因素A的水平Ai对指标影响的大小, 通常把再分解为(i=1, 2, …, k)

 (8-5)6. 2. 1 数学模型和数据结构其中,称为一般平均(Grand Mean) , 它是比较作用 大小的一个基点;

 第八章方差分析并且称为第i个水平Ai的效应. 它表示水平的真值比一般水平差多 少。

 满足约束条件水平差多 少。

 满足约束条件6. 2. 1 数学模型和数据结构(8-6)可得i=1, 2, …, k ; j=1, 2, …, m

 第八章方差分析要解解决的问题找出 参数和的估计量6. 2. 1 数学模型和数据结构分析观测值的偏差检验各水平效应有无显著差异

 第八章方差分析用 最小二乘法求参数寻求的无偏估计量.的估计量, 然后须使参数须使参数得的观测值Yij与真值的估计值能使在水平Ai下求的估计值能使在水平Ai下求之间的偏差尽可能小。6. 2. 2 参数点估计为满足此要求, 一般考虑用 最小偏差平方和原则,也就是使观测值与真值的偏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第八章方差分析由(8-4) 可知, 上述偏差平方和6. 2. 2 参数点估计令下列各偏导数为零(i=1, 2, …, k)

 第八章方差分析由解得解得(8-7)(8-7)6. 2. 2 参数点估计由解得(8-8)

 第八章方差分析并由此得的估计量6. 2. 2 参数点估计至此, 求得参数的估计量(8-9)

 第八章方差分析按照上述原则求参数估计量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称为最小二乘估计量.我们还可以证明偏估计量。分别是参数的无6. 2. 2 参数点估计将和的估计量分别用 它们的估计量代替, 可以得到试,验误差(8-10)

 第八章方差分析为了 由观测值的偏差中分析出各水平的效应, 我们研究三种偏差:

  ,

  和根据前面参数估计的讨论, 它们分别表示,

 和,和.的估计的估计.6. 2. 3

 分解定理 自 由度定理(8-11)

 第八章方差分析证明:6. 2. 3

 分解定理 自 由度

 第八章方差分析令6. 2. 3

 分解定理 自 由度则分解定理(8-11) 可写成(8-12)

 第八章方差分析上式中,称为总偏差平方和.

  称为误差平方和(或组内 平方和) ;

  称为因素A的效应平方和(或组间平方和) ,ST的自 由度fT=km-1SA的自 由度fA=k-1SE的自 由度fE=k(m-1)容易看出, 自 由度之间也有类似于分解定理的关系6. 2. 3

 分解定理 自 由度(8-13)

 第八章方差分析参数假设假设检验的假设条件观测值(i=1, 2, …, k; j=1, 2, …, m)相互独立6. 2. 4 显著性检验在水平Ai条件下,

 Yij(j=1, 2, …m)服从正态分布N

 第八章方差分析要判断在因素A的k个水平条件下真值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即检验假设H0:H0:

 ,

  H1: 不全相等,H1: 不全相等6. 2. 4 显著性检验相当于检验假设H0:

 (i=1,2,…,k), H1:

 αi不全为零

 第八章方差分析可以证明当H0为真时,,

  ,

  (8-16)6. 2. 4 显著性检验并且与相互独立.得(8-17)其中和称为均方(Mean Square) .

 第八章方差分析利用 (8-17) 式来检验原假设H0是否成立. 对于给定的显著水平, 可以从F分布表查出 临界值再根据样本观测值算出 FA的值.6. 2. 4 显著性检验当时, 拒绝H0,当时, 接受H0。

 第八章方差分析方差来源平方和自 由度均方F比组间(因素A)组间(因素A)SSAK 1K-1S /(k 1)SA/(k-1)表 8- 4

 方差分析表6. 2. 4 显著性检验组内 (实验误差)SEK(m-1)SE/ k(m-1)总和ST=SA+SEKm-1---

 第八章方差分析下面继续讨论前面6种型号的生产线的例子。

 根据调查结果, 在=0. 05的显著水平时, 检验这6种型号的生产线在平均维修时间方面有无显著差异?6. 2. 4 显著性检验根据实践经验, 认为各种型号生产线的维修时间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作统计假设:

 6种型号的生产线平均维修时数无显著差异, 即H0:αi=0( i=1, 2, …, 6)

 , H1: αi不全为零

 第八章方差分析计算SA及SE6. 2. 4 显著性检验

 第八章方差分析表 8- 5

 计算列表台号型号1234TiTi2A型9. 58. 811. 47. 837. 51406. 25358. 49B型4. 37. 83. 26. 521. 8475. 24131. 826. 2. 4 显著性检验C型6. 58. 38. 68. 231. 6998. 56252. 34D型6. 17. 34. 24. 121. 7470. 89124. 95E型10. 04. 85. 49. 629. 8888. 04244. 36F型9. 38. 77. 210. 135. 31246. 09316. 03

 第八章方差分析再将计算结果分别代入SA与SE两式中, 得到6. 2. 4 显著性检验第一自 由度第二自 由度

 第八章方差分析方差来源平方和自 由度均方F比组间SA55. 55511. 11组内 SE56. 72183. 15表 8- 6 方差分析表6. 2. 4 显著性检验查F分布表得由于该结论说明, 至少有一种生产线型号的效应不为零,这等价于至少有两种型号的生产线的平均维修时数是有显著差异的。, 故拒绝H0。总和ST112. 2723---

 第八章方差分析q 检验法:计算任意两水平的差值,6. 2. 5 多 重分布与区间估计当当时, 判断时, 判断与与差异显著;差异显著。查多 重比较的q表得(8-18)

 第八章方差分析区间估计在置信度为的情况下,的置信区间为6. 2. 5 多 重分布与区间估计( 8-19)

 第八章方差分析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类型 数据结构 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应用 实例6. 3

 双因素方差分析

 第八章方差分析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 有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例如饮料销售例如饮料销售, 除了 关心饮料颜色之外, 我们还想了 解销售地区是否影响销售量, 如果在不同的地区, 销售量存在显著的差异, 就需要分析原因。采用 不同的销售策略, 使该饮料品牌在市场占有率高的地区继续深入人心, 保持领先地位; 在市场占有率低的地区, 进一步扩大宣传, 让更多 的消费者了 解、 接受该生产线。除了 关心饮料颜色之外我们6. 3. 1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类型

 第八章方差分析若把饮料的颜色看作影响销售量的因素A, 饮料的销售地区则是影响因素B。

 对因素A和因素B同时进行分析, 就属于双因素方差分析。行分析就属于双因素方差分析6. 3. 1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类型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内 容, 是对影响因素进行检验, 究竟是一个因素在起作用 , 还是两个因素都起作用 , 或是两个因素的影响都不显著。

 第八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素方差分析的类型无交互作用 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假定因素A和因素B的效应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不存在相互关系在相互关系6. 3. 1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类型有交互作用 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假定因素A和因素B的结合会产生出一种新的效应

 第八章方差分析例如,若假定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某种颜色有与其他地区消费者不同的特殊偏爱, 这就是两个因素结合后产生的新效应, 属于有交互作用 的背景;后产生的新效应属于有交互作用 的背景;6. 3. 1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类型否则, 就是无交互作用 的背景。

 有交互作用 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已超出 本书的范围, 这里介绍无交互作用 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第八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数据结构如表所示:表 8- 7双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构因素AAA1AA2AAr6. 3. 2

 数据结构…因素BB1X11X12…X1rB2X21X22…X2r………………BkXk1Xk2…Xkr…

 第八章方差分析表中, 因素A位于列的位置, 共有r个水平,第j种水平的样本平均数; 因素B位于行的位置, 共有k个水平,代表第i种水平的样本平均数。均数, 样本容量n=r× k。代表为样本总平6. 3. 2

 数据结构每一个观察值Xij看作由A因素的r个水平和B因素的k个水平所组合成的r× k个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1的独立随机样本。

 这r× k个总体的每一个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 且有相同的方差。

 这是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假定条件。

 第八章方差分析6. 3. 3

 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第八章方差分析各离差平方和对应的自 由度:总离差平方和SST的自 由度为r× k-1=n-1;8. 3. 3

 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因素A的离差平方和SSA的自 由度为r-1;因素B的离差平方和的自 由度为k-1;随机误差SSE的自 由度为( r-1)

 × ( k-1)

 第八章方差分析由离差平方和与自 由度可以计算均方差:对因素A而言:6. 3. 3

 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对因素B而言:对随机变量而言:

 第八章方差分析表 8- 8 双因素方差分析表误差来源离差平方和自 由度均方差F值A因素SSAr-1MSA=SSA/(r-1)FA=MSA/MSE6. 3. 3

 离差平方和的分解B 因素SSBk-1MSB=SSB/(k-1)FB=MSB/MSE误差SSE(r-1) (k-1)MSE=SSE/(r-1)(k-1)---合计SSTn-1------

 第八章方差分析某商品有五种不同的包装方式( 因素A)

 , 在五个不同地区销售( 因素B)

 , 现从每个地区随机抽取一个规模相同的超级市场, 得到该商品不同包装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表 8- 9包装方式(A)6. 3. 4 应用 实例现欲检验包装方式和销售地区对该商品销售是否有显著性影响。

 ( ɑ=0. 05)A1A2A3A4A5销售地区(B)B12012201014B2221020126B32414181810B41648618B52622162010

 第八章方差分析解:若五种包装方式的销售的均值相等, 则表明不同的包装方式在销售上没有差别。① 建立假设对因素A:对因素A:H0:,

 包装方式之间无差别H1:不全相等,

 包装方式之间有差别6. 3. 4 应用 实例对因素B:H0:H1:地区之间无差别地区之间有差别不全相等

 第八章方差分析② 计算F值因素A的列均值分别为:因素B的行均值分别为:总均值=15. 04故:SST=( 20-15. 04)

 2 +…+(10-15. 04) 2=880. 96SSA=5(21. 6-15. 04) 2 +…+5(11. 6-15. 04) 2=335. 36SSB=5(15. 2-15. 04) 2 +…+5(18. 8-15. 04) 2=199. 366. 3. 4 应用 实例SSE=880. 96-335. 36-199. 36=346. 24

 第八章方差分析接下来:6. 3. 4 应用 实例因此

 第八章方差分析③ 统计决策对于因素A, 因为FA=3. 87>Fcrit=3. 01接受H故拒绝H故拒绝H0, 接受H1,说明不同的包装方式对该商品的销售产生影响。6. 3. 4 应用 实例对于因素B, 因为FB=2. 30<Fcrit=3. 01...

篇四: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05 年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Ju1 . 2005 第 25 卷第一期 总第 33 期 [9]夏征 艇 《 词 海》 . 上 海辞 书出 版 他 1 98 9年 缩印 本 . ( 全文完) “ 作” 和 “ 做" 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吐尔逊 · 艾尼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新疆和田 848000) 人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 好得不能再好了。

 语大词典第 1225 页) 现代汉语中作和做的使用率较高。这两个词是特殊词语。

 音相同。

 意相近,有时可以通用。常在文学语言和口头中使用.

 这两个词在句中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意义。为了在维语中正确 表达这两个词, 必须搞清这两个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找出符合 维语表达习惯的翻译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找出相应的词来 翻译是很重要的。

 “ 作” 与“ 做” 写起来很容易, 但使用起来容易混淆。

 因此,

 有必要探讨这两个词。

 以便更好地学习汉语。

 “ 作” 与 “ 做” 的相同点。

 “作” 与 “做” 这两个词的音相同, 都表示从事某种活动,

 有时可以通用. 下面举一些使用方法相同的列子. 从中可以观察 到这两个词的许多相同点。

 (一) “ 作人” 与 “ 做人” 的使用方法相同。如:

 (1) 在同志们的帮助下。

 他改正错误重新作人。(~‘

 :

 触 j啻 ~aa.(2) 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同 上第1 1 5 5页) 一el1 5 5 ) .

 au 挚‘ 3 · 扣 .

 够 正 . }

 (二) “作工” 与 “做工” 在句中的使用相同。如:

 ( 1)工人要求厂主改良待遇, 同时积极作工。

 (汉 维 大 词典P1 2 4 5) 山“ t 二 --

 . 山. (2) 我姐姐在纺织厂做工。

 (汉 维 词 典11 55页 ) L^ —玉 脚 —

 乱 (3 ) 我妈妈病了,需要有个人做伴。

 (汉 维 词 典1 1 5 5) .

 ·

 t

 (五) “ 做事” 与 “ 作事” 的使用相同。如:

 屠维岳微笑做手势叫我们坐下。(子 夜 第1 67 ) 419 u蛐

 ).

 山 J 衲 ·

 妇 ( 心 一

 ( 六) “ 做事” 和 “ 作事” 的使用相同。如:

 ( 1) 他原来在总务科作事,他当然知道不用电, 也要给底 度的电费。

 (红 岩第41页) J 玉 {

 ‘

 ‘芎 · —

 ; 口 —

 ·j^L

 -= I t 加 ( (2) 你妹妹现在 哪儿做事?‘ l 产 . —姐 讪 ,

 一90 ) (汉 维 词 典1 1 5 5页 ) ? (七) “作法” 与 “做法” 的使用相同。如:

 (1) 这种作法反映出他的品德意识。

 (汉 语 大 词 典 第1 2 5 0页 ) . . ,

 l 广 L i· (2 ) 这时的正确的做法应是组织上服从思想上保留。

 (人

 为什么犯错误第 l27 页) 塔

 ‘

 峥 t 3L印 J

 J · .

 ·峥 J

 .

 ( 289 ) (八) “作怪” 与 “做怪” 的使用相同。如:

 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股歪风,有它们的历 史根源, 现在虽然不是全党统治地位的东西, 但是他们正常作 怪,还在袭击我们。因此, 有加以抵制必要,有加以研究分析 说明必要。(毯 第3 7 0 页) t 。

 ‘

 。

 u 汕

 t 一

 -,

 ‘, } ‘) , 扣 r} · · 扣.

 并a ; .

 J‘;

 .

 跨 }0

 i

 .

 T j

 a 学 .

 .

 T j ; · (九) “作保” 与 “做保” 的使用相同。如:

 他给我作保。.

 (十) “作美” 与 “ 做美” 的使用相同。如:

 j5

 (汉

 ’ .

 曲

 b (十一) “ 作客” 与 “ 做客” 的使用相同。如:她反而欢迎 他常常到她家里来作客。

 ( 十二) “作诗” 与 “做诗” 的使用相同。如:

 就算我做诗的时机不对,也不劳张小姐中申而言呵! (子 夜 第

 24 贝 ) 上述句中的 “ 作” 与 “做” 的使用方法相同。我认为可以

 通用,它们的翻译方法也相同。此外还有许多相同形式,待我 们去探讨。

 二、“ 作” 与 “做” 的不同点。

 在这一向题上我们要谈谈 “作” 与 “ 做” 的意义 ,使用范 及出现时代。“ 作” 是动词,它表示 “ 起,起来” 的意义。常 用于与抽象事物。有时和其它词连用变成名词,这时可当名词 用。不能与 “ 做” 通用。如:

 ( 1) 对这个问题恩格斯曾经作了深刻的论述。

 (人 为 什 么 犯 { 误

 第 l 7 贞 ) (2) 是不是意味着人们对同错误作斗争可以持消极态度 呢! (同上第 1 64 页) “做” 也是动词,表示 “制造”。常用于抽象事物。如:

 ( 1) 组织上托付他的事情,他都尽力地做了 (红 岩 第1 9页 ) ( 2) “ 五,四” 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 它是革命的活动。(毯 第9 5 4页) ( 3) 我只做了四五件衣服啊,爸爸 ! (子 夜2 11页 ) “ 作” 与 “做” 在成语中的使用不同。这与它们的出现时 代相关。

 “ 作” 这词在东汉时期写成的 《 说文解字》词典中出现 过。常在古汉语中出现。在成语中的使用范尉很广。如:作壁 上观,做贼心虚,作法自毙,作虽 白 搏,作威作福等等。

 “ 做” 在成语中极少出现,几乎没有。

 “做” 在明朝的 《 字江》字典中 山现过。“ 做” 在 “ 作” 之后出现,只有理解这些,写成语时,

 不会用错。

 “作” 与 “ 做” 的连词规律不同,在多数情况下不能通用。

 如:作古,作曲,作弄,作坊,作者,作品,作风,作家等词 不能与 “ 做” 通用。

 又如:做生意,做人情,做教材,做亲家,做鬼脸等词中

 的 “做” 不能与 “作” 通用。

 “作” 与 “做” 在句中的规律是这 样的:作的宾语大多数是动词。如:作 了安排,作演说,作表 演,作分析,作研究,作调查,作斗争等等。此外在构词上带 有浓厚的文学语色彩, 与抽象名词“做” 宾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如:做衣服,做桌子,做 文章等等。在构词上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并与具体名词构成的 宾语连用。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弄清了这两个词的细小差别。那 么怎样才能正确用这两个词呢? 必须掌握以下两方面。

 ( 1) “ 作” 是动词,常跟抽象事物连用,可做名词,它与 动词,抽象名词结合,构词 ,表示抽象意义。比 “ 做” 出现的 早。在成语中的使用率很高。

 ( 2) “做” 是动词,常跟表示具体意义的词连用,无论跟 那些连用都不能构成名词。

 跟其它词连用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

 常跟带有口语色呈的名词连用。它的出现比 “ 作” 晚。在成语 中不曾出现。

 根据这两个词的出现时期与使用范围上的差别。我们可以 认为 “ 作” 是在古代运用的。两个词在近代交换使用。在现代 汉语中分清了两个词的差别,已不在混合使用。

 收稿日期:2004— 5— 23 构成的宾语连用成分名词。

 1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五: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时间:2011-04-26 10:02:02

 来源:

 作者:王平

 《新课标》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分析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议论文阅读题型,命题老师在设计阅读题题型时,一般都是围绕《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进行设计的。常见的考查内容有如下八个方面: 1、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语言的实际应用. 2、体味理解议论文词句的含义,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找准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区分论题与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4、准确分析论据的类型以及作用,按要求补写论据. 5、辨别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6、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并整体感知课文. 7、文或段的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 8、联系生活实际谈阅读的体会、感悟、生活启示等. 根据上述考查内容,进行议论文阅读训练一般有以下一些答题技巧. 一、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要求学生掌握课内一些常用字词的正确读音,正确书写,理解其含义,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注意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中常用的字词.同时,要求学生能收集、熟记一些名人名言,名人学习、品德、成长等方面的轶事,这些积累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基础. 二、准确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词的理解:一般可结合上下文采用“换词法”,即用一个比较浅显的词或句子换掉需要解释的这个词,如不影响句子的意思,你就可以用这个词或句子解释需要解释的那个词.

  2、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应抓住句中关键词,结合文意、论题、中心论点等多方面考虑. 理解句子的作用要从两方面入手:

  ⑴、内容上的作用:①点题

  ②揭示中心

  ③交代写作意图

  ⑵、结构上的作用:① 承上启下

 ② 总结上文

 ③ 开启下文

  3、议论文语言总体特点是概括凝练,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准确严密.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①、抓住富于概括力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把握句中表性质、表状态的形容词,表范围、程度、肯定、否定等修饰性副词,表方向、关系等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看它们保留和删去后对表达的影响.

  ③、根据句中关联词了解句段间关系.

  ④、体会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⑤、体会特殊句式、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⑥、把握代词的指代范围和指代作用. 三、明确论题,找准中心论点,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1、论题是议论文议论的话题,它可以是某种现象,如“学生吃零食”、“迷恋上网”等;也可以是某种风气,如“追星”、“攀比”等;也可以是某句流行语,如《小议“烦死了”》;还可以是某种关系,如“怀疑与学问”……。

  2、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对所论述的问题的主要见解和主张,起着统率全篇的作用.

  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标题就是论点,如《俭以养德》、“反对自由主义”.

  ②、文章开头,如《谈骨气》第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③、文章的结尾或中间,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结尾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的论点;《想和做》中间第九小节提出“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的论点.

  ④、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集中,这就需要读者适当修改原文中句子,用一句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还有些文章中心论点蕴含在论证之中,需要读者自己归纳.

 总之,中考试卷中,考查学生找出文章中心论点的题目①②两种情况较多,第③种情况较少,第④种情况也经常考查,但这种题目已属于难题.判断中心论点的依据是: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表示判断的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的陈述句,一个单独的词、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不可能是中心论点的.

  3、文中只能代表局部观点,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是文章的分论点.分论点既可以作为局部的中心论点,也可以作为全文中心论点的论据.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当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时,可以用组合分论点的方法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般是在语断的开头或结尾,当然,有时也可能在段落中间,找段落的中心句是常用的方法 四、分析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一般包括古今中外的事例、史实和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一般包括名人名言、格言俗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作者自己所作的道理分析等.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论据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不能把概括性事实论据误认为道理论据. ②、对文中的“引用”,判断它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依据就是看所引用 的内容是以叙述事实为主还是以讲述道理为主,以呈现事实为主是事实论据, 以讲述道理为主是道理论据,不能一见到引用就认为是道理论据. 2、对学生进行调整论据顺序的训练. 有些议论文,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与论点中的词语之间有明显的呼应关系, 有些议论文,论据与论据之间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命题者故意让它们不照应或次序颠倒,要求考生调整.如:有一篇题为《理想的阶梯》的文章,第五段的统领句是“许多科学家、文学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紧接着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的例子,这就前后一致,如将三个事实颠倒,就必须重新调整,才能做到观点与材料一致. 3、对学生进行补充论据的训练. 按要求补充论据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做这类题目关键在学生平时要积累素材(上述“一”中我已阐述),其次,要训练学生养成读原文的习惯,特别是读需要补充论据处前后论据.答题时,弄清题目要求,调动平时积累,选择确当的论据进行补充,语句要做到明白晓畅,准确严密. 五、指出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议论文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有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

  一般说来,能具体指出文中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就不必用“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笼统的回答.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归纳如下: 1、道理论证

 作用:用权威性话语,使说理深刻、透彻,有说服力. 2、比喻论证(喻证法)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 为具体,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3、引用论证(引证法)

 作用:论证了……,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4、举例论证(例证法)

 作用: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增实可信,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法)

  作用:突出了……的观点,正反对比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述几种论证方法有时是交叉的,比如:喻证法、引证法也称之为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既举正面事例,又举反面事例,就属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时,既讲正面道理,又讲反面道理,也属于正反对比论证. 六、准确把握议论文结构,整体感知文章.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最基本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引论——本论——结论 1、提出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②、由一个故事,一个观点,一组数据,一种现象等引出中心论点,这样,可以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为论证提供了一个论据. 2、分析问题主要是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材料之间的组 合一般有并列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层层深入式两种结构形式,也可以用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论据与论据之间一定要运用好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这样,才能使材料之间衔接自然,论证更加严密. 3、解决问题是议论文的结尾部分,议论文常见的结尾一般为得出结论或再 次强调论点,发出号召. 驳论的基本结构:开头,树立批驳的靶子,指出错误的论点或论据;主体部分 (中间),用事实或道理进行反驳;结尾,作结,进一步强调. 应该注意的是单纯立论或驳论的文章不多,一般都是立驳结合.分辨立论还 是驳论,主要是看文章论述的内容以什么为主,以正面阐述观点为主就是立论,以批驳别人的观点为主就是驳论.

  要整体感知课文,关键是考生要认真研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文章主旨,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教育意义. 七、鉴赏文章的语言,评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鉴赏语言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论述该词句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步:结合上下文,理解该词句的意义;第三步:从内容、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鉴赏.

  评析文章思想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结合生活的实际谈感想、体会、收获,不能泛泛而谈,空发议论.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读后自己要有明确的态度,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介. 3、评析作者的观点时要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的观点. 这类题目一般为开放型试题,允许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调个性化表述. 比如:对作者某个观点的评析 ,考生答题时,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都可以,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就行,一般答题形式为“观点+理由”.有些考题则给以一定的限制,比如:要求考生用排比句式写一段感悟性的话或写成与例句形式相同的句子等.

  从发展趋势看,这类试题的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写出真实的感悟.

  以上论述仅从议论文题型及答题技巧上进行了探讨,要提高学生议论文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典型议论文或议论性语段让学生反复训练,在练习中培养能力.

篇六: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议论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需要证明什么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一、议论文三要素 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2、论据是证明观点的材料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怎样证明 二、论点

 1、怎样抓住中心论点 ①从标题找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一个表判断、表肯 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定的句子或短语。

  ②从开头找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表明立场。

 

 ③从篇末找层层议论最后亮出观点篇末点题。

 

  ④从中间找有时论点在文章中间提出

  ⑤自己概括 少数议论文没有直接摆出观点需要经过认 真的阅读分析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中心论点

  2、怎样提出中心论点 ①开门见山式

 2

  提出论点的方式

 ②用故事、生动的事例提出

  ③用反问或设问句提出

  ④引用别人的话提出

  ⑤通过对比提出 在文章中讲明对立的几个方面肯定一 面否定另一面赞成一方贬斥另一方

 以此摆明观点摆明个人鲜明的立场

 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

  3、区别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看法、见解

 论题所议论的问题 三、论据

 1、包括事实论据事例、史实、数据、图表等。事实论据必须确凿、充分、有代表性。

 

  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公认 的定理公式等。

  2、概括事实论据 同记叙文中“概括故事语段中的事例”的方法一样即人物+事件。

  概括时要倾向于论点 3、增补论据①论据要与观点保持一致要能支撑观点。

 ②论据要真实可靠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③事实论据要简明扼要。

 ④“增补”有时与“仿写”联系在一起增补的论据要与原有的材料在形式上保持一致。

  常见题增补有关爱国、读书、团结、质疑、实践、拼搏、兴趣、

 积累、诚实、有理想、有道德、人的主观能动性、逆境出人

 3 才的论据 四、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文章列举…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进而论 证…中心论点更有代表性、典型性更有说服力。

  2、 道理论证 文章用了…作为道理论据 确凿而有力地论证了 … 进而论证 …中心论点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把…和…作对比突出强调而有力地论证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更全面、深刻、充分、鲜明更有说服力。

 4、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而有力地论证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通俗易懂更有说服力。

 五、议论文的结构 1、最基本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分类 总分式 总——分

  总——分——总

  分——总

 逐层深入式层进式 六、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概括性 七、 “**”字词的作用“**”字词能否删去替换成… 答法同“说明文” 八、议论文中标题、句段的作用 内容  1、 含义    地提出引出下文要论证的中心论点论题    2、作为…论据…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论题 结构 引出下文的论述同“记叙文” 向前向后看 阅读兴趣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语言生动形象

 4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问句…. 增强文章文学色彩引用诗词歌曲名言警句

 增添文章趣味性神秘色彩 引用神话故事 传说    九、不用作道理论据的引用的作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文学色 彩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十、 “…”是如何论证观点的——先考虑是否有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的内容如果是就 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的…观点先从…面论证…

 再从…面论证…。如果不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的再 考虑其他逐层分析 。

 5 十一、 “…” 句段能否删掉——如果不能就答不能。这段论述了…使论证更严密更全面使观点更明确更突出。如果删去…论证不严密不全面观点不明确不突出。

篇七: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议论文阅读题 阅读《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 回答 1—5 题。

 (13 分

  (一)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 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 强调求异思维, 体现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绞尽脑汗, 设计了 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 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 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 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 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 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 引人注目。

 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 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 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

 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 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科学巨匠牛顿说, 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 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

 积累知识是基础, 融通知识更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 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 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

 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

 “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 他未必真懂化学。

 ”广泛涉猎, 博学多识, 学贯古今, 触类旁通, 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 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 新的见解、 新的创造; 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 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 使我们不由自 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 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 但终其一生, 有积累而无创造, 为知识所累, 为知识所困。

 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 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 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 置换、 跳跃、 碰撞,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 随时记录灵感。

 “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 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 深入挖掘。

 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 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 新概念、 新形象, 要随时摘记, 定期整理, 深入思考, 激发创造。

 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 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 当新的思想、 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 及时把它记下来, 长期坚持, 养成习惯, 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2004, 哈尔滨市)

 1. 细读全文, 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 分)

 2. 文中第 4 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 融通知识更重要” ? (2 分)

 3. 文中第 5 段“学会把心智的‘杯子’ 空出来” 应如何理解? (2 分)

  4. 文中第 6 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 (2 分)

  5. 结合实际, 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80 字左右)

 (4 分)

 (二)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⑴我们活在世上, 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 小至对家庭、 亲朋, 大至对国家、 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 不要忘记, 除此之外, 我们还有一种根本责任, 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⑵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 唯有对自 己人生的责任, 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⑶不止于此, 对自 己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树立了 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 标和生活信念, 才可能由此出发, 自觉地选择和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有这种爱, 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 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一个不爱自 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 爱事业? 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 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做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⑷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样责任的人, 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 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 但是完全被动的, 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 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譬如说, 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 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 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地跟上去; 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 己的评价, 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他们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 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⑸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那么一切社会活动中, 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

 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 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20. 为什么说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一种“根本的责任”?

 21 .恰 当 地 运 用 多 种 论 证 方 法 ,可 使 文 章 说 理 透 彻 精 辟 ,文 章 第 ⑶ 段 运 用了

 和

  两种论证方法。

 22. 写文章要注意前后文照应关系。

 根据第⑷段的内容, 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尚、 舆论、 习惯

 B. 舆论、 习惯、 时尚

  C. 习惯、 时尚、 舆论

 D. 舆论、 时尚、 习惯

  23. 请采用“只有……, 才能……; 如果不……, 就会……”的句式, 说说对自 己的人生负责的看法或见解。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题汇集

 三 长春市毕业题

 (11 分)奋斗的另一面

 最后一课。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

 “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 主张不屈不挠的, 勇往直前。

 但事实上, 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 然界, 是极其渺小的, 因此, 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

 学生们很惊奇, 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 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

 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 笑呵呵地说:

 “在我看来, 奋斗包含两个层面一一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 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

 “这里有一窝蚂蚁, 与我相伴多年。

 ”学生们凑上前观看:

 树缝里有小洞, 小蚂蚁们东奔西跑, 进进出出, 很热)司。

 教授说:

 “近些日子, 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 但未能取胜。

 ”学生们发现, 树周围的缝、 小洞大多被泥巴、 木楔给封住了。

 “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

 ”教授说, “我甚至动用樟脑丸、 胶水, 但是, 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 劫难。

 有一段时间, 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 这是很不方便的; 而一周后, 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

 学生们表示钦佩。

 教授说:

 “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 它们的备斗舞台实在很狭窄, 更重要的是, 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

 因此, 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 而是忍让与适应。

 当它们知道自 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 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 厮杀的猛兽, 如狮子、 老虎、 熊, 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 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 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

  教授说:

 “适应环境本身 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 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 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

 好了 , 祝你们奋斗成功。

 ”

 22. 阅读全文, 认真想想“奋斗的另一面”指的是什么?(2 分)

 答:

 23. 研读文中的划线句, 想想教授说这句话起什么作用?(2 分)

 答:

 24. 有人说, 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 不应该屈服退让。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3 分)

 答:

 25. 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 “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 才成就了 一番事业, 请你列举两个事例。

 (4 分)

 答:

  四

  湖南省郴州市课改区

  节约是一种美德

 守成文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

 这种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节约意识与行为之所以更重要, 是因为它更普遍、 更持久、 更有效。

 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只能收一时之功,只有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这个节约型社会就自 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温、 良、 恭、 俭、 让, 勤俭节约自 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但在今天, 实行市场经济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 “节约”这个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德与作风渐渐被淡薄了, 甚至完全被遗弃了 。

 奢侈、 攀比之风盛行, 一些人甚至将消费与节约对立起来, 以致将消费行为完全变成了 浪费行为。

 今天, 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 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 同时, 也更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节约, 作为一种美德, 对于个人来说, 有两种境界, 两种层次:

 即对于私物的节约与对公物的节约。

 对于私物的节约, 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爱惜, 是一种私德, 这一层面的节约容易做到, 但当一个人拥有私人物质财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由于素质的差异, 有些人对于自 己的这个财富、 自 己的这个劳动成果, 也未必容易做到节约和爱惜。

 而且, 无论是从道德约束还是法律约束, 社会上也无法干涉个人的这种私德。

 正因为如此, 许多人在极尽奢侈浪费之时都有“反正是我自己的钱, 我怎么潇洒怎么花”的心理。

 对于公物的节约, 是对公共财产的、 对集体共同劳动成果的爱惜, 这是一种公德, 这一层面的节约, 相对前一

 层次来说, 境界更高, 但也更不容易做到。

 这里, 只能如此呼吁:

 浪费公物, 其实质等于浪费私物。

 因为, 这公物正来源于你纳税人自己的血汗钱。

 节约, 更是一种民族素质。

 当今发达国家, 虽然拥有发展中国家无可比拟的财富, 但在这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 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很节约, 节约到甚至让你产生这种印象:从无论是政府部门花财政(纳税人的)

 钱、 还是企业及个人花自己钱的方式来看, 富裕发达国家倒更象贫穷落后国家, 而那些贫穷落后国家倒更发达国家的派头。

 随便举个例子,日本丰田公司今天已产值达几千亿美元, 一个公司就已超过我们几个广东省了 , 但你知道吗, 那里的员工至今仍是用用过的复印纸作便条。

 而且, 这还不是个别现象, 人家普遍如此, 政府花钱就更不用讲了, 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

 相比之下, 我们的政府、 企业、 乃至个人还不汗颜吗? 人家不仅自 己的钱不轻易大手大脚, 对于公家的钱更不敢大手大脚。

 我们则是自己的钱大手大脚不在话下, 公家的钱大手大脚就更不在话下。什么时候, 倒过来了 , 什么时候节约型社会、 和谐社会统统都不在话下。

  16.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自 己的观点的?

  答:

 17. 作者举日本丰田公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在举例前说“随便举个例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江苏省淮安市

 (三)阅读下文, 完成 14~17 题。

 (15 分)

 科学是美丽的

 在常人心目中, 科学是深奥的、 艰难的、 枯燥的。

 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事实是:

 科学不仅是美丽的, 而且是旷世奇美, 美不胜收。

 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这恐怕与科学家有一定的关系吧, 也许是他们沉浸于科学美中, 自得其乐, 忘记与大众分享了。

 但也有例外, 李政道近年来频频撰文著书, 极力宣传科学美。

 他曾经请了 著名画家李可染、 吴作人、 吴冠中等作画描绘物理学的内涵美, 这引起了 科学界和艺术界的注目。

  旧金山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 为宇宙的瑰奇美景倾倒, 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传播科学美。

 威廉斯对《纽约时报》 记者说:

 “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

 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还有什么比黑洞、 多重宇宙和交响共鸣着的宇宙流更美丽?”威廉斯说得好!让我们继续下去:

 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朦胧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回旋曲折的 DNA 双螺旋更具活力美?还有什么比“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精美? ……

 威廉斯为科学美所启迪, 开始写科学诗。《纽约时报》 于 2000 年 6 月 4 日刊登了她的一

 组诗, 下面是其中的一首:

  碳是女孩之最爱/ 黄金确实很宝贵/ 但不会燃起你心中之火/ 也不会使火车长啸飞驰/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 它来自 太空的陨石/ 构成一切有机物质/ 在大气层中循环往复/ 钻石煤炭石油总有一天用完/ 能构成一切的将是碳纳米管/ 碳是女孩之最爱

 “钻石是女孩之最爱”是美国流行的谚语, 威廉斯扩其意而用之, 从碳元素的一种特殊结晶形态——钻石, 推广到碳的各种形态。

 女孩爱钻石, 无非是爱钻石首饰之光华夺目价值连城, 用以炫耀自 己雍容华贵的外表美。

 威廉斯以诗意的语言, 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其对生命循环的重要性, 表现的是内涵美。

 较之原谚语, 这是艺术的升华, 意蕴更为丰富。

  不仅物理学是美丽的, 数学也是非常美丽的。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 艺术家就发现了人体的曲线美。

 现代派的雕塑家和画家以他们的作品表现了 几何形体的视觉美, 毕加索晚期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怪异人像——两...

篇八:演讲稿阅读题和议论文阅读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议论文阅读题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

  阅读《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回答 1—5 题。(13 分

  (一)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汗,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2004,哈尔滨市)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 分)

 2.文中第 4 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2 分)3.文中第 5 段“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应如何理解?(2 分)

  4.文中第 6 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2 分)

  5.结合实际,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80 字左右)(4 分)

  (二)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⑴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⑵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⑶不止于此,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可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做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⑷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样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地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他们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⑸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20.为什么说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一种“根本的责任”?

  21.恰当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可使文章说理透彻精辟,文章第⑶段运用了 和 两种论证方法。

  22.写文章要注意前后文照应关系。根据第⑷段的内容,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尚、舆论、习惯 B.舆论、习惯、时尚

  C.习惯、时尚、舆论 D.舆论、时尚、习惯

 23.请采用“只有……,才能……;如果不……,就会……”的句式,说说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看法或见解。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题汇集

  三 长春市毕业题

  (11 分)奋斗的另一面

  最后一课。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一一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司。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备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22.阅读全文,认真想想“奋斗的另一面”指的是什么?(2 分)

  答:

  23.研读文中的划线句,想想教授说这句话起什么作用?(2 分)

  答:

  24.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3 分)

  答:

 25.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4 分)

  答:

  四 湖南省郴州市课改区

  节约是一种美德

  守成文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这种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节约意识与行为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它更普遍、更持久、更有效。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只能收一时之功,只有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个节约型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温、良、恭、俭、让,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今天,实行市场经济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节约”这个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德与作风渐渐被淡薄了,甚至完全被遗弃了。奢侈、攀比之风盛行,一些人甚至将消费与节约对立起来,以致将消费行为完全变成了浪费行为。今天,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更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对于个人来说,有两种境界,两种层次:即对于私物的节约与对公物的节约。对于私物的节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爱惜,是一种私德,这一层面的节约容易做到,但当一个人拥有私人物质财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素质的差异,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这个财富、自己的这个劳动成果,也未必容易做到节约和爱惜。而且,无论是从道德约束还是法律约束,社会上也无法干涉个人的这种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极尽奢侈浪费之时都有“反正是我自己的钱,我怎么潇洒怎么花”的心理。对于公物的节约,是对公共财产的、对集体共同劳动成果的爱惜,这是一种公德,这一层面的节约,相对前一层次来说,境界更高,但也更不容易做到。这里,只能如此呼吁:浪费公物,其实质等于浪费私物。因为,这公物正来源于你纳税人自己的血汗钱。

  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当今发达国家,虽然拥有发展中国家无可比拟的财富,但在这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很节约,节约到甚至让你产生这种印象:从无论是政府部门花财政(纳税人的)钱、还是企业及个人花自己钱的方式来看,富裕发达国家倒更象贫穷落后国家,而那些贫穷落后国家倒更发达国家的派头。随便举个例子,日本丰田公司今天已产值达几千亿美元,一个公司就已超过我们几个广东省了,但你知道吗,那里的员工至今仍是用用过的复印纸作便条。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人家普遍如此,政府花钱就更不用讲了,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相比之下,我们的政府、企业、乃至个人还不汗颜吗?人家不仅自己的钱不轻易大手大脚,对于公家的钱更不敢大手大脚。我们则是自己的钱大手大脚不在话下,公家的钱大手大脚就更不在话下。什么时候,倒过来了,什么时候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统统都不在话下。

  1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答:

 17.作者举日本丰田公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在举例前说“随便举个例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江苏省淮安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5 分)

  科学是美丽的

  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事实是: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这恐怕与科学家有一定的关系吧,也许是他们沉浸于科学美中,自得其乐,忘记与大众分享了。但也有例外,李政道近年来频频撰文著书,极力宣传科学美。他曾经请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作画描绘物理学的内涵美,这引起了科学界和艺术界的注目。

 旧金山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为宇宙的瑰奇美景倾倒,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传播科学美。威廉斯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还有什么比黑洞、多重宇宙和交响共鸣着的宇宙流更美丽?”威廉斯说得好!让我们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朦胧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回旋曲折的 DNA 双螺旋更具活力美?还有什么比“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精美? ……

  威廉斯为科学美所启迪,开始写科学诗。《纽约时报》于 2000 年 6 月 4 日刊登了她的一组诗,下面是其中的一首:

  碳是女孩之最爱/黄金确实很宝贵/但不会燃起你心中之火/也不会使火车长啸飞驰/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它来自太空的陨石/构成一切有机物质/在大气层中循环往复/钻石煤炭石油总有一天用完/能构成一切的将是碳纳米管/碳是女孩之最爱

  “钻石是女孩之最爱”是美国流行的谚语,威廉斯扩其意而用之,从碳元素的一种特殊结晶形态——钻石,推广到碳的各种形态。女孩爱钻石,无非是爱钻石首饰之光华夺目价值连城,用以炫耀自己雍容华贵的外表美。威廉斯以诗意的语言,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其对生命循环的重要性,表现的是内涵美。较之原谚语,这是艺术的升华,意蕴更为丰富。

  不仅物理学是美丽的,数学也是非常美丽的。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艺术家就发现了人体的曲线美。现代派的雕塑家和画家以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几何形体的视觉美,毕加索晚期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怪异人像——两个鼻子三只眼睛等等,据说其灵感来自数学中超越现实三维空间的抽象高维空间。数学家以叠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分形”图案之奇幻迷离、千变万化,使艺术家也叹为观止。

  科学迫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变化规律。真正的科学家都懂得:真理是简单的,而且越是深层次的、适用范围越是普遍的真理就越简单。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就是科学美之源泉。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常人往往

 认为苦,其实他们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科学家顿悟和突破后的快感乃先睹为快——享受前人从未见过的瑰丽美景。

  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

  (有删改。作者沈致远,选自《花落了还会开吗》)

  14.“科学是美丽的”,请解说它在本文中的多层含义。(4 分)

  答:

  15.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引用“碳是女孩之最爱”这首诗的作用。(3 分)

  答:

  16.理解第三段中加方框的语句,调动你的知识积累,在它后...

推荐访问:和议 不同点 相同点 阅读 演讲稿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