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考阅读题3篇

来源:博延文库网 时间:2023-04-30 20:25:03 阅读:

内容摘要:论语十二章中考阅读题

篇一:论语十二章中考阅读题

  

  中考真题-《论语》十二章

  一、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6分)

  1.综合性学习

  (1)综合运用。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______

  (2)【成语大搜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______(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3)【观点大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D.我独亡(亡: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篇二:论语十二章中考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0分)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语。

  ①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③莫逾自厌_______________④王生益愠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3)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试卷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学而时习之()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的常用成语。

  (4)请你从中选出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你在学习上获得的启示。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试卷(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

  C.三军/可夺帅也

  (2)解释文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饭疏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写出其中两种观点。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委:舍弃

  B.下车引之

  引:引导

  C.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D.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

  日月之行

  B.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C.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人期行

  D.人不知而不愠

  相委而去

  (3)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A.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人不堪/其忧

  试卷B.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让别人信服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C.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忠诚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D.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传达的内容是否复习过了呢?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更生动,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这里所节选的②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原文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选文中的“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_____家。

  (2)解释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和朋友相关的内容有两句,请自选一句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试卷(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不亦/乐乎

  C.传/不习乎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不逾矩()

  (3)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选择其中一则,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启发。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②不逾矩:_______________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④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

  B.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

  试卷(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友人惭,下车引之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4)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范呢?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③不逾矩_______________④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佛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B.《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试卷D.《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C.不逾矩:越过

  (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逻辑顺序。这种顺序安排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B.孔子认为学习有三个境界:知学、好学、乐学,在学问上要有成就,就要进入乐学的境界。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为: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B.人不知而不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B.饭疏食:米饭

  D.人不堪其忧:忍受

  试卷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为: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4)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敲,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敬。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敬(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此盖为宥座之器

  B.为人谋而不忠乎/此盖为宥座之器

  C.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喟然而叹曰

  D.思而不学则殆/虚则敬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旧绽放着光华,如同一位良师益友指导着我们的言行,若请你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则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则?说说你的理由。

  试卷(4)【乙】文中孔子为什么“使子路取水试之”?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夫君子之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B.致: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以致用(成语)

  C.意:意与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D.学: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甲】文中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4)【甲】【乙】两文都谈了共同的话题“志”,【乙】文②③两则围绕“志”,侧重谈了_______________,这个内容与【甲】文的“_______________”是相互印证的。

  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试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堪其忧()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2)下列各组中画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

  C.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堪其忧

  D.知之为知之

  送孟浩然之广陵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

  ②思而不学则殆()

  ③静以修身()

  ④险躁则不能治性()

  试卷(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①_____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②_______________”字,对比鲜明。

  (4)对这两个文段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人“①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在“交友”方面强调自我教育与反省,这一句是“②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面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温故而知新

  故不为苟得也

  B.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是陋室

  C.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十而立

  D.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钟鼓乐之

  (2)下面意思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而”相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

  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C.“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B.博学而笃志

  C.不义而富且贵

  D.而乐亦无穷矣

  试卷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是()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互相交流;“人不知而是不愠”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做到的。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D.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孔子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

  1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面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京中有善口技者

  B.师:可以为师矣

  十年春,齐师伐我

  试卷C.知:人不知而不愠

  其真不知马也

  D.谋: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闭而不兴

  (2)下面句子中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译文: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变自己的生活。

  (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是()

  A.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一章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读起来真切。

  B.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章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重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从别人的短处上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C.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一章是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但在危急的时候,不得已只有改变自己的心志。

  D.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这就叫“切问而近思”;既要多提问,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1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马之千里者

  D.处处志之

  试卷(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

  时:___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③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_______④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⑤门人益亲

  益: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弟子孰为好学?

  (3)【甲】文段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文段中,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1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含义。

  ①三十而立()

  ②三军可夺帅也()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④年与时驰()

  试卷(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______”字,对比鲜明。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2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②传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_③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④饭疏食

  饭:_____________⑤民信之矣

  信: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甲】【乙】段中提到“诚信”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试卷(4)【甲】【乙】两文所提到的“诚信”有何不同?

  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0分)

  1.【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以……为快乐,③满足,④恼怒

  (2)①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求学当作耻辱的事,择取好的东西来学习,希望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

  (3)学贵善思,择善而从之。

  启示:有位哲人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好问善思、不耻下问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恼怒,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求学当作耻辱的事,择取好的东西来学习,希望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解答】

  (1)①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③句意为: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厌:满足。

  ④句意为:王生更加恼怒。愠:恼怒。

  (2)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②择:选择。冀:希望。

  (3)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根据【甲】文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及【乙】文中“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夫善试卷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可知,孔子和李生都认为学贵善思,能择善而从之的人才是真正的“善学者”。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围绕“好问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等学习方法阐述启示即可。

  2.【答案】

  (1)①生气,恼怒,②自我检查、反省,③疑惑,④按时

  (2)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②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温故知新、三省吾身、不亦乐乎、从心所欲等。(任选两个即可)

  (4)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3)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4)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②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考点】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人不堪其忧”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人”作主语,“不堪”作谓语,主语与谓语之间应停顿。故该句朗读节奏应划分为:人/不堪其忧。

  (2)①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②句意为:吃粗粮。饭:吃。

  (3)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4)解答本题要分清楚本文中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可从学习态度中任选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比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达了孔子对于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的态度。由此可以总结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了孔子对于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的观点。由此总结为: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多学习别人的优点。由此概括作答即可。

  4.【答案】

  BCAC【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论语》十二章(《论语》)

  一词多义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试卷【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句意:下车拉元方。引:拉,牵拉。

  (2)A项,之:代词,指元方/助词,的。

  B项,时:当时/按时。

  C项,与:和。

  D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故选C。

  (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据此可排除B、D两项。“忠”,竭尽自己的心力。据此可排除C项。“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选A。

  (4)C项,“喜不自禁”表述错误。“友人”致歉后,陈元方仍然不理睬“友人”,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5.【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③坚定,④人称代词,他

  (2)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①孟子,中庸,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理由:生活中,他人总会有自己独特的优点,这些独特的优点可能是我们不具备的,学习他们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学常识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孔子说:“仲由啊!我教你如何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解答】

  (1)①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试卷③句意为:广博地学习,坚定志向。笃:坚定。

  ④句意为: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其:人称代词,他。

  (2)①知:了解。而:转折连词,却。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的知:知道。是:这样。“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

  (3)①“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

  ②“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意思是: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从选文中任选一句作答即可。注意阐述理由应有理有据,语意明确。

  6.【答案】

  (1)孔子,教育

  (2)①生气,恼怒,②竭尽自己的心力

  (3)示例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的人,他会带给我们心有灵犀(彼此懂得)的快乐。

  示例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朋友要以诚信为前提,对待朋友要讲诚信,才能交到真朋友(友谊才能长久)。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应该先培养兴趣,学习才会感到快乐并有所收获。

  (5)示例:这句话包含着“能者为师”的道理。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我们班里有学习成绩优异的人,有绘画高手,有书法能人,有运动健将等等,多向他们学习,一定会获益匪浅。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学常识

  文言实词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①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②句意:替人谋划事情却不竭尽自己的心力。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3)选文中和朋友相关的内容有两句,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选择前一个句子,可围绕“乐”进行阐述;选择后一个句子,可围绕“信”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为“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试卷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故该句强调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学习为乐,才能在领略学习趣味的同时而有所收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在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谦虚勤奋的学习态度,它启示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据此联系实际作答即可。

  7.【答案】

  D(2)①同“悦”,愉快,②可是,却,③自我检查,反省,④越过

  (3)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②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4)示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人各有所长,大家都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每个人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示例二: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句中的“也”是语气助词,应紧跟在主语“回”(颜回))之后,二者中间不能停顿,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回也/不改其乐。

  (2)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③句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④句意:不会越过法度。逾:越过。

  (3)①朋:志同道合的人。亦:也。乐:快乐。

  ②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可以:可以凭借。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孔子的话中任选一则,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8.【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越过,③自我检查、反省,④迷惑,疑惑

  (2)①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

  ②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能做我的老师的。

  试卷D(4)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不会超过法度。逾:越过。

  ③句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④句意: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惑:迷惑,疑惑。

  (2)①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②三人:几个人,多人。必:一定。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A项,代词,他们的/代词,这种。

  B项,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代词,指元方。

  C项,介词,替/动词,做,当,成为。

  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故选D。

  (4)解答时,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由此可以看出君子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9.【答案】

  (1)①生气,恼怒,②竭尽自己的心力,③越过,④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①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②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A【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1)①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②句意为: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③句意为:不会越过法度。逾:越过。

  ④句意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①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悦”,愉快。

  ②温:温习。

  (3)A项,“《论语》是佛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错误。应为:《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

  10.【答案】

  BBCA【考点】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一词多义

  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句意:吃粗粮。饭:名词用作动词,吃。

  (2)A项,句意: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而:连词,表顺承,并且。

  B项,句意: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而:连词,表转折,却。

  C项,句意: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而:连词,表顺承,并且。

  D项,句意:选择他的有点并向他学习。而:连词,表顺承,并且。

  故选B。

  (3)C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意: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三:虚数,几个人。

  (4)A项,句意: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十有五”指年龄,故不能分开。

  11.【答案】

  D(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示例:我选择:“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我的座右铭,本句意为学习要按时温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把学习当成自己的好伙伴。(言之有理即可)

  试卷(4)孔子想要验证宥座之器的特点。有必要。因为他没有亲眼见过,只是“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敬,中则正”,要验证真伪,必须实际操作一下。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词多义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代词,指学到的知识/助词,的。

  B量,替/是。

  C项,标顺承/表修饰。

  D项,于是。

  故选D。

  (2)故:指学过的知识。新:指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本题时,首先表明自己选择的内容,然后说明句子的意思,再写出做自己的理解即可。)示例:我选择:“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我的座右铭,本句意为学习要按时温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把学习当成自己的好伙伴。

  (4)①根据文中信息“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可知,孔子要验证宥座器(攲器)的特点。

  ②作答时应先表明自己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体现了孔子务实求真的精神。

  示例二: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12.【答案】

  B(2)①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3)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

  (4)不能因贫穷的生活而改变“志”(或“要坚守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诫子书(诸葛亮)

  一词多义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试卷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操行、操守、品德/同行。

  B项,都是“达到”的意思。

  C项,意志/神情、态度。

  D项,学习/学问。

  故选B。

  (2)①淫慢:放纵懈怠。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治:修养。

  ②富,贵:形容词作动词。于:介词,对,对于。

  (3)阅读【甲】文可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讲的是立志的重要,“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讲的是学习的重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讲的是珍惜时间的重要,由此可知,要成才必须具备立志、学习、惜时这三个条件。

  (4)【乙】文中②写到“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③写到“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二者都侧重谈要坚守“志”,不能因贫穷的生活而改变“志”。【甲】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意为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从这一角度看,【乙】文中的②③与其相互印证,都强调要坚守“志”。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3.【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能忍受,③好的方面,优点

  A(3)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示例:我的体验是学习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③句意: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

  B项,做/是;

  C项,他的/这种;

  D项,代词,表示“它”/到。

  故选A。

  (3)①愠:生气,恼怒。

  ②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4)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阐述。答题时最好能结合孔子所谈的读书方法,这样收获会更大。要以自己的读书体验为论据,说理要透彻。

  14.【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表转折,却,③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④修养

  (2)①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②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①静,②躁

  C【考点】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而:表转折,却。

  ③句意: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2)①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②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致:达到。

  (3)在【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突出一个关键字“静”;失败则是因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突出一个“躁”字。“静”“躁”对比鲜明。

  (4)C项,“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对不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的惋惜和慨叹。

  试卷15.【答案】

  (1)①fǒu,②xǐng

  B(3)①丢下我走了。

  ②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4)①无信,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论语》十二章(《论语》)

  注音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不”在句中同“否”,故应读作“fǒu”。

  ②“省”在此处意为“自我检查、反省”,故应读作“xǐng”。

  (2)B项,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3)①委,舍弃。去,离开。

  ②为,替。

  (4)阅读两文,【甲】文中友人与太丘相约在正午时分,但过了正午也没有到,这是没有信用,所以【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原来的,指学过的知识/所以。

  B项,斯:代词,这。

  C项,虚数,很多/具体数字。

  D项,愉快/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故选B。

  (2)例句中的“而”表承接。

  A项,连词,表顺承,不译。

  B项,连词,表并列。

  C项,连词,表承接递进,无实意。

  D项,表递进。

  故选C。

  (3)B项,三:虚数,很多。译文:须知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4)A项,“‘人不知而是不愠’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做到的”于文无据。

  17.【答案】

  CADC【考点】

  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长处,优点/擅长;

  B项,老师/军队;

  C项,认知,认识/认知,认识;

  D项,谋划/奸邪之谋。

  故选C。

  (2)题干中“之”是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A项,代词,他;

  B项,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C项,的;

  试卷D项,语末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故选A。

  (3)D项,正确翻译为: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4)C项,“但在危急的时候,不得已只有改变自己的心志”错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即使在危急时刻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智。

  18.【答案】

  (1)①按时,②生气,恼怒,③自我检查、反省,④越过,⑤更加

  (2)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迁怒不贰过

  (4)安贫乐道;勤奋好学。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人物形象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喜欢学习,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解答】

  (1)①句意: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时:按时。

  ②句意:别人不了解自己但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③句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④句意:不越过法度。逾:越过。

  ⑤句意:学生更加亲近我了。益:更加。

  (2)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②孰:谁。

  (3)由“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好学具体表现”可推知答案。注意题干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不要抄写错误。

  (4)由“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分析得出“安贫乐道”;由“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可分析得出“勤奋好学”。

  19.【答案】

  (1)①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②改变,③放纵懈怠,④疾行,指迅速逝去

  试卷(2)①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静,躁

  (4)示例: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诫子书(诸葛亮)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三十岁能有所成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②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③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淫慢:放纵懈怠。

  ④句意: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①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②驰:疾行,指迅速逝去。去:消失。

  (3)在【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突出一个关键字“静”;失败则是因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突出“躁”字。“静”“躁”对比鲜明。

  (4)阅读两篇文章可知,【乙】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了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还要坚定专一,这样才能学有所成;【甲】文中“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了人要树立志向,这是学的前提。“志”是基础,“学”是行动,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志向,才能成为一个勤奋学习的人。据此阐述即可。

  20.【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老师传授的知识,③能忍受,④吃,⑤信任

  (2)①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②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民无信不立,民信之矣

  (4)【甲】文所说的是个人的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乙】文所说的是统治者对待百姓的诚信。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试卷《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解答】

  (1)①句子译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子译为: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句子译为:别人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堪:能忍受。

  ④句子译为:吃粗粮。饭:吃。

  ⑤句子译为:百姓才会信任统治者。信:信任。

  (2)①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②信:信任。立:立足。

  (3)通读原文,抓住【甲】文关键句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乙】文关键句子“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4)【甲】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孔子说的是人际交往中个人的诚信;【乙】文孔子认为“为政”主要有三项: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其中“信”是最不可舍弃的。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体现了民本思想。

  试卷第34页,总34页

篇三:论语十二章中考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27小题,每题15分,共计405分)

  1.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理解___的是()

  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的。

  B.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要学习老师的优点,指出老师的缺点,予以改正。

  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3)选择恰当的句子依次填入以下三句话的横线上,________的一项是()

  (4)学而不思则罔;(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4)不亦乐乎

  ①“______”,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白白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新意,这是不正确的。

  ②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______”,这话一点也不假。

  ③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

  A.(1)(3)(4)

  C.(3)(2)(4)

  (4)(1)解释下列划线字。

  温故而知新: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5)翻译下面一则《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文言文阅读

  咏

  雪

  试卷B.(2)(1)(3)

  D.(3)(1)(4)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

  (2)公________曰

  ()

  (2)撒盐空中差可________()

  (3)吾日三________吾身()

  (4)四十而不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5)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

  (7)《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________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内容上分析,孔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学习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

  3.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理解___的是()

  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的。

  B.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要学习老师的优点,指出老师的缺点,予以改正。

  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试卷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2)下面不是谈___的为()

  A.学而时习之

  (3)选择恰当的句子依次填入以下三句话的横线上,________的一项是()

  (4)学而不思则罔;(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4)不亦乐乎

  ①“______”,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白白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新意,这是不正确的。

  ②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______”,这话一点也不假。

  ③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

  A.(1)(3)(4)

  C.(3)(2)(4)

  (5)(1)解释下列加点字。

  温________而知新:________吾日三________吾身:________

  (6)翻译下面一则《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本文中孔子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修养?

  (6)读完本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5.文言文阅读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B.(2)(1)(3)

  D.(3)(1)(4)

  B.逝者如斯夫

  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

  试卷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

  (2)公欣然曰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吾日三省吾身()

  (4)四十而不惑

  ()

  (4)翻译下列句子

  (5)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

  (7)《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________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内容上分析,孔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学习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

  6.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不亦________乎

  说:________(2)温故而知________新: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________乎

  信:________(4)博学而________志

  笃:________

  (4)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下车引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卷B.学而时习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___。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___。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___。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___。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不亦说乎

  说:________(2)温故而知新

  新: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4)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

  (4)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下车引之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试卷B.学而时习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解释下列词语。

  愠::

  罔::

  乐::

  立::

  (2)翻译下列句子。

  (1)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1)关于学习态度:。(2)关于学习方法:。(4)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阐释理由。

  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温故而知新

  曲肱而枕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为什么孔子对颜回发出“贤哉,回也”的赞叹?

  10.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试卷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欣然曰

  不以为然

  C.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知天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11.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__②是以谓之“文”也________

  (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是

  以

  谓

  之“文”也

  ②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试卷(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曷不听其所为________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________②冕小儿,恬若不知。

  ________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13.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C.可以调素琴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

  试卷B.可以一战

  D.皆以美于徐公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语:

  ①________而枕之________②

  则其________而从之

  ③逝者如________夫________④博学而________志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选文中阐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语句是?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8)(9)的主要内容.

  (11)选文中哪一则对你的启示更深刻,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试卷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为“四书”。

  (2)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

  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

  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

  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为“四书”。

  (2)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思而不学则___(殆:危险)

  试卷B.___者如斯夫(逝:流逝)

  C.博学而___志(笃:忠实,坚守)

  D.吾日___省吾身(三:泛指多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解释加点字词

  学而________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本文中孔子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修养?

  (6)读完本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18.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试卷(3)请结合这五则语录,说说历来人们敬仰孔子的原因。

  1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颜回①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②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③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鲁哀公:鲁国国君。③迁:转移。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________”现在写作“________”

  ②今也则亡

  “________”现在写作“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________②门人益亲________③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④不贰过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哭之恸。

  ②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③不迁怒,不贰过。

  ④未闻好学者也。

  (4)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20.颜回生活困苦,却“不改其乐”,这表现了颜回怎样的精神?请加以分析。

  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

  2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试卷(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可以为师矣: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思而不学则殆:

  (2)翻译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以上几则语录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合称“四书”

  (4)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一句与课文中哪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近?

  25.《论语十二章》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在上海世博会上有来自各国的游客,我们用孔子的“,?”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由衷的欢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逾矩

  (4)吾日三省吾身

  (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6.《论语十二章》

  试卷(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在上海世博会上有来自各国的游客,我们用孔子的“,?”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由衷的欢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逾矩

  (4)吾日三省吾身

  (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3)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学而不厌。”孔子对学习为什么感到愉快而不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27小题,每题15分,共计405分)

  1.【答案】

  D(3)C(4)旧知识,以前学过

  的知识/反省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来往是不是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2.【答案】

  (1)高兴的样子

  (2)相比

  (3)自我检查,反省

  (4)迷惑,疑惑

  (5)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6)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7)融洽、欢快、轻松、文雅、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能答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就给

  (8)学习态度、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欣然”为“高兴的样子”,“惑”为“迷惑”,“省”为“反省”,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3.试卷【答案】

  DB(3)C(4)旧知识,以前学过

  的知识/反省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来往是不是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4.【答案】

  (2)学了又按时复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3)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学习;结交朋友;换位思考

  (5)学习要懂得巩固知识;结交朋友要懂得礼貌;学会替别人考虑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答案】

  (1)高兴的样子

  (2)相比

  (3)自我检查,反省

  (4)迷惑,疑惑

  (5)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6)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7)融洽、欢快、轻松、文雅、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能答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就给

  (8)学习态度、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试卷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欣然”为“高兴的样子”,“惑”为“迷惑”,“省”为“反省”,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6.【答案】

  (1)通“悦”,愉快

  (2)诚信

  (3)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4)坚定

  D(6)C(7)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8)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7.【答案】

  (1)通“悦”,愉快

  (2)诚信

  (3)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4)坚定

  (6)C(7)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8)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8.【答案】

  (1)恼怒;迷惑不解;以……为乐;成就。

  (2)只学习却不思考,学业上就会陷入困境

  试卷(3)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略

  【考点】

  文言翻译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此题注意“乐”是词类活用,以……为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殆”“而”“三人”不是确数,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只要根据题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从文找出即可,如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文中有的写“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应有借鉴意义,所以写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理由要充分,语言通顺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答案】

  (1)通“悦”,愉快昔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胳膊

  (2)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看到自己身上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3)因为颜回德尚,不怕艰苦,贫贱也不改志向,仍乐于学习,体现安贫乐道尚情操。基本意思对即可。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实词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说”是通假字,通“悦”,高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从”是“学习”的意思,善”是“长处”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卷(3)试题分析:做好此题可从文章中找到写颜回的句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加以概括,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答案】

  疑惑,喜欢

  D(D中二者都是“了解”A项,转折/承接B项,…样子/这样C项,作为/替)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之。”(《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③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④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⑤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⑥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解答】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

  ②句意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爱好。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句中重点词有:饭:吃。疏食:粗粮。曲肱:弯着胳膊。乐:乐趣。亦:也。

  句意为: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本题考查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应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作答。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答题时,举出在《论语》中最熟悉的一则,结合其中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身的想法和感悟。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疑惑;②喜欢。(2)D(D中二者都是“了解”;A项,转折/承接;B项,…样子/这样;C项,作为/替。)(3)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4)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之。”(《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11.【答案】

  为什么;“文”是一种谥号,因此,所以

  ①是以/谓之“文”也

  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②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①句翻译要注意: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翻译: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了。”

  孔子说:“仲由啊,我教你如何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解答】

  本题是基础的字音题,注意拼音的拼写要正确,还有音调准确。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内容,考生要重点积累。“说”通“悦”,高兴;故,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可以为师矣”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思是凭借;选项中,A,因为;C,可以;D,认为;只有B项是凭借,因此选B项。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因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知”通“智”,聪明的,是关键词语。

  本题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需要注意两点:1、默写《论语》中的句子;2、不要有错别字。

  答案(1)①wǎng②dài(2)①愉快

  ②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答案】

  (1)①胳膊

  ②好的方面,优点。③这,指河水

  ④忠实,坚守

  (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②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

  (5)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6)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其中哪一方面谈都可以。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1)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15.【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大学、中庸、孟子(顺序可颠倒)

  A(3)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4)“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够很好地获的更好的知识。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对于名家名篇的作者、朝代、风格、流派、著作等学生都要有清晰的记忆与掌握。

  16.【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大学、中庸、孟子(顺序可颠倒)

  A(3)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4)“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够很好地获的更好的知识。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对于名家名篇的作者、朝代、风格、流派、著作等学生都要有清晰的记忆与掌握。

  17.【答案】

  (1)按时;复习

  (2)学了又按时复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3)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学习;结交朋友;换位思考

  (5)学习要懂得巩固知识;结交朋友要懂得礼貌;学会替别人考虑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试卷【解答】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18.【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生气,恼怒,③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④以……为乐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3)孔子要求学习要讲究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做人要注意个人修养。他的每一条语录都能发人深省,让人受益匪浅,对人们的学习、成长有指导意义。

  【考点】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该句意思是:不是很愉快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②该句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③该句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④该句意思是: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乐

  (2)温故: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

  (3)理解文章内容,如【解析】

  【解答】

  (1)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蚤”现在写作“早”②今也则亡:“亡”现在写作“无”

  (2)①恸:哀痛到了极点。②益:加。③孰:谁。④过:过失,错误。

  (3)把重点字词解释清楚。①“孔子哭之恸”中的“之”代词指代颜回。恸(tong):哀痛之至。他的意思:孔子哭他哭的很悲痛。②益:更加的意思。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③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拨泄到彼人身上。不贰过:“贰”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解“迁,移也。贰,复也。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复于后。”④者:者,这里是...的人”。

  (4)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附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悲痛地大哭,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喜欢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同样的错不犯【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答案】

  (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

  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1)试题考查名言的深刻含义。首先要对古代名言能做到直译,然后在理解联想义。比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然后考虑它的联想义: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3.【答案】

  (1)(1)按时;(2)做;(3)跟随;(4)疑惑

  (2)(1)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获取新的体会,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2)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3)孟子大学中庸

  (4)示例:学习一定要和思考相结合。思考的作用主要是:确定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效果。学习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思考的材料,促进思考的深入。例如,我数学基础不好,老师的讲解不能当堂听懂。于是,将课堂重点确定为记笔记,课后再反复思考,将涉及的知识点——弄明白。高考时数学成绩还不错。

  【考点】

  文言翻译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时”名词做状语,“按时”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故”和“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旧的知识”、“新的体会”;“可以”是古今异义词,“可以凭借”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熟记重要作家的姓名、字号、生活时代、作品名称、体裁、主要内容、风试卷格流派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没有统一答案。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来理解。学习一定要和思考相结合。思考的作用主要是:确定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效果。学习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思考的材料,促进思考的深入。例如,我数学基础不好,老师的讲解不能当堂听懂。于是,将课堂重点确定为记笔记,课后再反复思考,将涉及的知识点——弄明白。高考时数学成绩还不错。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4.【答案】

  思而不学则殆。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试题“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而题干句的意思是:我整天都没吃,整夜都没睡,在思考,没什么收获,不如学习啊。两句正好在意思上也就是在思考这方面相合。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5.【答案】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1)通“悦”,高兴。(2)喜欢,爱好。(3)越过,超过。(4)反省

  (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2)一国的军队,可以使其丧失主帅,而一个普通人却不能使他丧失志气。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解析】

  (1)(1)注意“择”的正确书写,(2)注意“说”的正确书写。

  (2)(1)注意“说”为通假字,通“悦”,高兴。注意(4)中“省”是“反省”的意思。

  (3)(1)注意“温故”“新”“可以”的准确翻译。(2)注意“三军”“夺帅”“匹夫”“夺志”的准确翻译。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6.【答案】

  试卷(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1)通“悦”,高兴。(2)喜欢,爱好。(3)越过,超过。(4)反省

  (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2)一国的军队,可以使其丧失主帅,而一个普通人却不能使他丧失志气。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解析】

  (1)(1)注意“择”的正确书写,(2)注意“说”的正确书写。

  (2)(1)注意“说”为通假字,通“悦”,高兴。注意(4)中“省”是“反省”的意思。

  (3)(1)注意“温故”“新”“可以”的准确翻译。(2)注意“三军”“夺帅”“匹夫”“夺志”的准确翻译。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7.【答案】

  (1)儒

  (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就改正它。

  (4)因为孔子具有明确的学习志向、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学习的过程自然不觉得厌烦。提示: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回

  答,一定要联系实际,说出真情实感。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对重要作家作品的积累与掌握。学生不仅要了解并记忆重点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等有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

  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本章讲的就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忠”此处指竭

  尽自己的心力;“信”指的是诚信;“传”此处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

  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1)句中“罔”的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

  所适从”;“殆”指”疑惑”;(2)句中,“善者”指“好的方面”,“优点”。

  试卷(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分析概括作答。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结合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第一问:《(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

  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

  见孔子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学习的过程自然不觉得厌烦。第二问:示例: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些难题,如果不放弃,当解答出答案后,会让自己产生很大的成就感,让人感觉愉悦。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试卷第29页,总29页

推荐访问:论语十二章中考阅读题 论语 十二章 中考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