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选推荐】

来源:博延文库网 时间:2022-10-24 13:45:08 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位置:>>2021-10-02中印作为相邻的两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0年4月中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印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印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选推荐】

  中印作为相邻的两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0年4月中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精心为大家整理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当前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

  2010年以来,我国和一些周边国家之间摩擦和矛盾上升,特别是2010年9月7日,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撞击我国渔船并非法扣押我国渔民之后,两国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外交领域中都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望风而动。而10月24日至27日,印度总理辛格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积极与日本联合构筑反华阵线,此举得到一些印度媒体与官员的支持。10月25日印度的官方喉舌《印度时报》在报道中说道:“现在是印度将东京建成防止中国扩张堤防的最有利时机。”另外,印度前外交秘书希巴尔称,“印度应趁目前的‘最好时机’与日本共筑一道障壁,以制约中国的发展,把中国‘将死’”。印度在中日关系十分敏感的时候与日本共同联手遏制中国,严重地阻碍了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

  近年来,印度国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美国等西方大国一直以来借以遏制中国发展的论调,它们便不厌其烦地大肆热炒,过分强调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印度则一直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近来印度的很多官方人员极力鼓吹中国要入侵印度。印度的前国防部长穆拉亚姆•辛格•亚达夫宣称确信中国很快进攻印度,并警告印度政府不要轻视中国的威胁。据2010年11月11日环球时报报道,在亚达夫等人的推动下11月9日召开的印度议会中“印度人民院同意就中国入侵话题展开讨论”。印度的议会作为印度的立法机构,做如此毫无根据的讨论是对中国赤裸裸的挑衅。

  印度还以中国的威胁为借口加大军备投入,对中国的安全形成威胁。据2010年10月18日环球网报道,印度学者维维克―拉古凡什10月25日在美国《防务新闻》发表了《印度权衡两线作战的能力》,文章称,“鉴于邻国中国的侵略性,印度陆军需要给予更大的关注”。近年来印度在军备购买上不遗余力,大量从美俄等国购买新式武器。另外,印度修建各类军事基地加强对南亚的控制时往往也以“中国威胁”为借口,据2010年10月14日东方网报道:“为了对付中国海军在孟加拉湾等处的威胁,印度在东部海岸新建两个海军基地;
印度在东部海岸新建的‘拉姆比里’将在三年内完工,那里将作为印度首艘核潜艇的母港。”

  另外,中印的边界问题一直困扰着两国的发展,中国藏南达旺地区被印度根据“麦克马洪线”非法占据,并成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近来,印度方面又借机生事,根据2010年11月8日环球网报道:“印度人民党资深领导人阿德瓦尼却对中国无端指责,认为中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坚持对达旺地区主权的立场具有扩张性。”不但不检讨印度非法占据中国领土,反而污蔑中国,这对两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是不利的。

  近些年,中印之间虽然经济往来不断增加,但是贸易摩擦也呈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近两年来印度不断对华设置贸易障碍并加大对华反倾销调查力度,到目前为止印度成为了对华的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2010年1月,印度两家主要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向印度商务部提起申诉,对来自中国的玻璃纤维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5月,印度甚至召集国内电信运营商开会,号召大家不要采购中国的电信设备。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了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2阻碍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因

  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友谊源远流长的两个邻国,两国关系原本应该朝着互利互惠的方向发展。但是近些年两国在发展过程中却摩擦不断,之所以造成两国关系发展受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大印度”思想在作祟。早在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就存在着建立“大印度联邦”的构想。印度想要建立“大印度联邦”的范围包括南亚次大陆地区的所有国家,还有中国的西藏地区等区域。近代以来英国对印度进行了200多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印度才获得民族的独立。独立后的印度野心勃勃,想要继承英国的殖民成果,成为世界大国。正如尼赫鲁所说的,“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印度在谋求大国地位的过程中却采用了损害中国利益的做法。印度在独立之初便趁中国内战之时大量蚕食中国领土,随后又趁朝鲜战争期间用武力强行占领了以达旺为中心的门隅地区,最后甚至全面越过边界西段的传统习惯线和东段的非法“麦克马洪线”。直到今天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还是悬而未决,印度国内的一些野心人士还想逼中国以“麦克马洪线”为边界,妄图建立心中的“大印度联邦”,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

  其次,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还有一些西方国家的刻意挑拨。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阐述美国的亚洲政策应该是:“美国在亚洲的国家利益在于防止任何一个大国,尤其是一个敌对国称霸亚洲大陆。”如今中国综合国力正在增强,开始打破美国对亚洲霸权,打“印度牌”以印度来抗衡中国成为近年来美国政府的惯用手段。奥巴马在2010年11月对亚洲的访问中直接绕过中国,将印度作为其访问的首站,无疑有打压中国抬高印度的意图。9月以来受美国“联合对付中国的”战略意图的影响,日本、印度、韩国等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都以各种合作的方式来包围中国,可以说西方一些国家的纵容与鼓励给予了印度一些反华分子极大的动力。

  最后,两国在经济上存在大量的竞争因素。印度一直以来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大力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致对中国采取了多次反倾销调查,使中印两国的经济贸易摩擦不断。另外,中印两国的产业结构比较相似,两国在经济方面互补性较差而竞争性较强。当前在印度的经济结构中,印度制造业的问题突出,成为印度未来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印度急于希望在制造业上有所突破。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十分发达,印度想要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必然要限制中国对其出口,保护本国制造业的发展,这些必然造成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3中印两国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前景

  中印关系虽然在当前出现了一些挫折,但只要中印双方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相信横亘在中印发展道路上的这些障碍都可以消除。

  第一,提升双方的政治互信度,加强双边对话与交流。虽然近年来两国政治互信有所增加,但是两国的误解与不信任依然存在,例如,许多印度人仍认为中国崛起对印度构成威胁,中巴友好目的是共同对付印度等。所以中印双方还要进一步健全双边的安全对话和战略对话机制,积极推动多边的安全合作机制。另外,加大两国民间交流和合作,增加两国人民的了解与信任。努力建立政治互信机制,促进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虽然中印两国的资源优势相近、产业结构类似。但中印两国在经济上各有优势,通过合作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例如,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优势和竞争力,而印度的软件服务业和金融管理方面在全球拥有极强的竞争力。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种互补性越来越大。两国加强经济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利于双方更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妥善处理好边界问题。它曾经长期成为中印关系正常化的重大障碍,甚至导致两国发生武装冲突。所以中印两国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就需要早日解决这个问题。印度应该早日从“大印度联邦”的梦想中醒悟过来,尊重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尊重两国的历史,不要在国内进行错误的宣传误导,阻碍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另外,两国在双边和谈的基础上,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平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只要两国认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中印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中印两国是亚洲的大国,应该加强合作,求同存异,谋求共同发展。另外,未来的亚洲应该是亚洲人的亚洲,中印理当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以实现“龙象”在亚洲的共舞局面。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目前印度人口已到达12.1亿,居世界第二。印度与中国都是文明古国,在近代皆存在遭受殖民统治的屈辱经历,也都经过了漫长艰难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建交后的中印关系虽几经波折,但进入21世纪则不断升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建立了广泛和深远的合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949年12月致电周恩来总理,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代表中国人民的合法政府,并宣布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1950年4月,中印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但中印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给中印关系的友好发展造成了重大挫折。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首先,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了第一次武装斗争;
其次,1962年至1963年,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冲突不断。在中印领土的东段、西段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这些冲突严重影响了中印关系,中印两国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几乎全部停滞,中印关系从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印两国关系逐步趋于正常化。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两国对峙的情况有所缓和,这给中印关系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这是时隔34年以后印度总理的首次访华,打开了中印关系深入发展的大门。此后中印两国的高层互访频繁,中印关系进入了加热期。2006年,胡锦涛主席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首次访印,印度方面举行了盛大热烈的欢迎仪式,中印双方将2006年共同确定为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年"。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中印双方也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中印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中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土争端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长期侵略西藏所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段,东段有争议的领土面积大约9平方公里,中段2000平方公里,西段3.3万平方公里。1959年,印度发动了中印边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向中国边防部队开火。1962年10月17日,印度在东西两段同时猛烈炮击中国哨所,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就此而拉开序幕。中国军队虽大败印军但却主动停战并后撤。中国的做法既在世界上得到了极大的同情和尊重,也缓和了中印边界危机。但是此次中印的边界武装冲突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双方的交流与往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并一度撤回了外交大使,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几乎全部停止,中印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低潮期。

  (二)中印贸易纠纷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两国经贸往来频繁。中国目前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则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但是,随着中印两国经贸往来的进一步加深,经贸摩擦也愈演愈烈。近年来,印度频繁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活动。印度成为世界上继欧盟、美国之后对华反倾销立案数排在第三位的国家,也是对华反倾销立案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已经成为阻碍中印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印度的大国战略

  2012年6月9日,印度和日本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目标直指中国。印度人民党也在印度国内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这些都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不利因素。此外,印度一直把核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想要依靠核力量来实现大国梦,印度拒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且一直以中国为假想敌来研制武器。如印度的"烈火-5"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等攻击性武器,极大地加强了印度的军事力量。印度的核威胁也使中印关系再添一个障碍。

  (四)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冷战时期印度为追随苏联而与美国疏远。两级格局瓦解后,印度便加强了与美国的合作。从印度方面来看,与美国合作,有利于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中国;
从美国方面来看,与印度合作一方面可以在亚洲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达赖进行反华活动。2005年7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订了包括印美核能合作协定在内的10余份文件,印美关系升级为"全球伙伴关系",印美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美国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也势在必行,这对于中国的安全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印美合作的不断加深,印度很可能成为美国在亚洲牵制中国的一个重要砝码。

  三、中印关系的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中印关系依然存在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但随着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中印关系平稳健康发展也存在着诸多有利条件。

  政治上,中印两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走出了低谷,从"冷和平"走向了"热合作"。首要表现就是中印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双边对话机制。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开拓和深化了中印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面对中印两国长期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西藏问题、领土争端等,双方都派出代表进行了多轮会谈,并建立了中印边界特别代表机制、中印战略对话机制等等,集中解决中印双方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经济上,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也非常明显。中国目前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印度虽然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经济发展也都有很大的潜力,并且都取得了很大成就,2011年中印贸易额已经达到了73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印贸易额十年增长了20倍。再加上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中印之间经济合作的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在国际合作中,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有很多共同利益存在。中印两国在国际交往中,都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中印两国都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发达国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此外,中印两国都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主张联合国改革。这些共同的主张也使得中国和印度在政治领域的互信也不断增强。中印双方的对话合作也从双边关系拓展到了多边领域。近年来,中印俄三国的三边合作趋势比较明显,再加上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中印两国在国际场合的会晤不断增多。在中印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友好相处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虽然中印双方在政治互信、经贸往来等领域还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就更加需要中印两国化解矛盾、携手并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印度外交的独特性与中印关系性质

  长期以来,印度积极开展“战略自主”外交,在不结盟外交大原则下,巧用国际上的各种矛盾,营造有利于自身崛起的战略环境。在印看来,美国是能对印国家利益产生最大影响的国家。密切的印美关系不仅可使印在经济、技术和军事上获益,加速印大国化进程,印美关系还会刺激中俄等其他大国重视和尊重印度。

  与此同时,出于民族抱负、民族自尊以及战略自主的考虑,印度并不甘愿成为完全听命于美西方的小伙伴。印仍希望通过发展与中、俄和欧盟等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关系,平衡日益紧密的美印关系,既安抚国内的疑美、反美势力,同时拓展自身影响力辐射范围。曾长期与印度打交道的美国前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美国在学会与印度更有效合作方面时,要认识到这种大国关系的独特性质。美国的其他伙伴关系都不同于这一关系。印度太大、太自傲,以至于不能像德国和日本那样成为美国的一个正式条约性盟友。美国习惯于对欧洲和东亚的盟国发号施令,但这对印度行不通,印度坚持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为了有效地处理与印度的关系,美国外交官们因此必须要特别注意印度人的敏感,关于和现代印度打交道,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要始终保持现实的头脑。”[1]

  印度在中国外交议程中的地位相当独特,中印关系兼具多重属性。印既是能与中国等量齐观的新兴市场国家,又是与中国存在重大领土争端的关键邻国;
既在双多边场合中对华开展合作与借重,又在战略上视中国为重要防范对象;
既利用美日等大国牵制中国,又强调自主自尊、自己坐大,拒当他国反华棋子。

  在中印同时发展壮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取向的同时,中印关系内涵与外延均大为拓展,双边关系中的合作性和竞争性也同步上升,两国关系逐渐发展出“磨合中不断上升的发展伙伴关系”性质。诚如印度前外秘拉奥琪所言,“中印关系复杂且具有多面性,两国的竞争与合作总是相互重叠,适当的健康竞争对两国关系未必是坏事,反而可能会诱发更有意义的合作。”[2]

  当前,“或敌或友”、非黑即白的话语体系已无法准确概括中印关系的性质和内涵。随着国际格局呈现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印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成为拉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两国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广泛的地区和全球影响。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时,用“三个伙伴”来为中印关系定性,即“中印两国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中印两国要做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携手推进亚洲繁荣振兴;
中印两国要做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3]这反映中国高层对中印关系性质的战略判断,为两国关系未来指明方向。

  二、近年来中印关系演变的重要趋势

  (一)中印关系的战略权重显著提升

  中印最高领导人均将两国关系升级为各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在各自外交议程中的位置稳步提前。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大国,又同是文明古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印关系对地区力量格局的塑造能力更加突出。中印关系对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秩序、全球发展议程、亚太区域一体化等方面的影响显著增加。如果说五六年前人们观察中印关系的视角逐渐从南亚转向亚太,那么当前研究中印关系的维度则应从亚太转向世界。当前,受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变局等因素触动,中印都在“重新发现”对方,着手构建“中印关系新模式”或“新兴大国相处之道”,客观上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诚如印度前总理辛格所言,当两个人口加起来有26亿的大国摆脱束缚、释放创造力的时候,中印关系的影响注定是世界性的。当中印关系的战略重要性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成熟性和抗震性将更强大,对地区及世界局势的塑造力度将更突出。

  (二)中印经贸合作的压舱石作用持续放大

  中印关系中最具活力的方面始终是经济关系,中国已经成为了印度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4]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印贸易增长迅猛,被认为是两国和解进程中最强大、最积极的支撑力量。地缘经济学逐渐在推动中印关系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尽管两国存在边界问题,并且互为地缘政治对手,但贸易将成为印度对华政策的中心考量。[5]

  第一,在双边贸易方面,两国合作潜力巨大。中国海关总署年度数据显示,2014年中印贸易额为705.9亿美元,同比增长7.9%。未来5年,中国将联手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力争中国与南亚双向贸易额突破1500亿美元。中印在包括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成为新时期两国经贸合作亮点。但同时,不断增长的贸易赤字开始对中印经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客观来看,贸易赤字系国际经济交往中常见现象,中印贸易失衡有诸多原因。印对华出口存在结构性问题,铁矿石出口长期占大头,但近年来印政府单方面限制采矿和铁矿石出口,导致印对华出口额骤降,短期内显化了两国贸易失衡的势头。从长远看,解决中印贸易失衡,不能走政治化和贸易救济的歧路,而应回归市场手段,即印方主动扩大对华出口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2014年习主席访印时,中印敲定了中印五年期经贸合作计划,强化在药品、农产品、IT行业等领域合作,中国将扩大从印进口对路的产品,推动两国贸易再平衡。

  第二,在工程承包方面,印度已成中国工程承包产业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方在印度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累计金额为601.3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35.18亿美元。截至2014年6月,中国在印工程承包合同金额累计已达633亿美元。[6]在印亟需改善基础设施背景下,工程承包已成为中印在基建方面加强合作的灵活、管用、可靠模式。

  第三,在双向投资方面,为培育国内制造业,提高制造业比重,近年来印政府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莫迪经济学”的核心是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显然需中国资金和技术支持。根据印政府数据,2000年4月至2014年5月,中国累计仅对印投资4.10亿美元,占印利用外资总量的0.18%,几乎可忽略不计,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名第28位。[7]习主席访印期间宣布,中方将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向印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项目投资200亿美元,在印建立两个工业园区,参与升级印现有铁路线路,考虑合建高铁。考虑到过去中资在印频遭安全审查,中印在投资方面的新共识显然是重大突破,表明印方终于解放思想、欢迎中国资金和技术。从长远看,这种积极变化将有利于营造相对均衡的中印贸易结构,促进中印市场的“无缝衔接”。

  第四,在经贸关系制度化方面,中印战略经济对话、财金对话、经贸联合小组等对话磋商机制日臻成熟,两国务实合作逐渐从商品贸易、工程承包向制造业、服务贸易等领域拓展。尽管受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利影响,中印贸易摩擦有所凸显,但两国经贸领域的制度性合作依然保持在上行轨道,双边贸易大盘保持基本稳定,工程承包合作进展顺利,相互投资潜力逐渐释放。

  (三)中印在安全战略领域不懈攻坚,着手克服“短板效应”

  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印两国本着求同存异、着眼大局原则,冷冻、管控、隔离两国之间的重大安全战略分歧,优先发展其他领域的合作关系,为解决两国矛盾与分歧创造条件。近年来,随着中印关系内涵的丰富与多元,双边关系的抗震性和成熟度均有所提升,双方都意识到,通过沟通和对话协商,解决两国之间矛盾与分歧,也是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在两国高层直接引领下,两国在继续挖掘和扩大利益汇合点、做好“加法”的同时,以积极姿态推动缩小或解决两国分歧,做好中印关系的“减法”工作。[9]

  在上述思路变化推动下,近年来中印在若干敏感问题上取得一定突破。比如,双方决定举行首轮海上合作对话,就海洋事务、海上安全交换意见,议题包括反海盗、航行自由和两国海洋机构合作。双方还决定尽早举行裁军、防扩散和军控事务磋商,同意保持两国防务部门和两军领导人定期互访。双方同意在两军总部、相邻军区和边防部队之间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在两国边境地区增设边防会晤点,在两军总部之间建立热线电话,在双方一线边防部队之间建立电信联络。两国还同意适时举行陆军联合训练,适时开展海、空军联合演练,加强维和、反恐、护航、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救援减灾、人员培训、智库交流等合作。[8]此外,双方还签署关于加强跨境河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同意进一步加强跨境河流合作。上述表明,中印双方均以积极姿态,迎难而上,在敏感复杂的安全战略领域不断“啃骨头”,以实质性补强中印互信不足这一“短板”。

  (四)中印积极合作管控边界争端,不断累积解决争端的有利变量

  边界问题确实是中印关系中的最大问题,也是时常刺痛两国民族情绪的一根刺,还时常被一些唱衰、破坏中印关系的外部势力所利用。解决边界问题只能一步一个脚印,需要双方保持战略耐心,相向而行,共同营造和累积各种有利条件。诚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言,“当前中印边界谈判正处于量变的积累当中。有如登山,虽然辛苦,但走的是上坡路。”

  中印高度重视对边界地区的管控力度,预防突发事件。2012年两国正式签署《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该磋商机制将由两国外交和军事官员组成,旨在处理有关两国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事务,研究边境地区双方军事人员和机构间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以从外交层面及时有效地处理相关边境事务,为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和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创造条件。中印在边界争议地段偶发对峙时,两国通过涉边事务磋商和协调机制进行“危机管控”,及时有效阻止事件升级。

  (五)两国关系重心“由官向民”下放,人文交流勃兴

  人文交流是培养民众彼此好感、夯实两国民意基础的重要手段。从长远上看,边界、涉藏、军事等“高政治”议题无疑将继续影响中印关系,但其重要性和敏感度将持续下降,而中印经贸关系、民间相互认知、人文交流质量等“低政治”问题的重要性将逐年上升。习主席访印期间,中印同意启动内容丰富的“中国-印度文化交流计划”,涵盖两国旅游合作、青年互访、博物馆交流、语言教学、经典及当代作品互译、影视交流等领域。[10]在2014年《中印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有关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合作条款占据相当大的篇幅,反映两国政府意识到人文交流与人脉关系对双边关系的“加分价值”和战略意义。

  三、未来推进中印关系再上新台阶的主要着力点

  未来,中印关系对两国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双边关系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中印需处理的细节问题将越来越多。为此,未来两国需要夯实一些基础性工作:

  (一)顶层引领,夯实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于特殊历史及现实因素,中印关系需要两国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引领,不断给双边关系注入强心针。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印关系的“四个结合”,即“要推动中印关系同国际大势、各自发展需求、两国复兴进程、振兴东方文明相结合”。[11]2014年9月,印总理莫迪提出中印关系“从英寸迈向英里”(InchtowardsMiles)新理念,其中“Inch”代表印度和中国,“Miles”意指“中印卓越协作新千年”(MillenniumofExceptionalSynergy)。[12]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计划中,中印可对接各自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倡议,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顶层设计将为两国合作提供有力平台,牵引双边关系持续上行。

  (二)累积共识,为解决边界等历史遗留问题储备条件。涉藏问题、边界问题是殖民者留给中印的历史包袱,牵制了两国政府较多精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只需要高超的谈判技巧和外交智慧,更需要两国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和处理该问题,需要相互妥协的勇气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国际环境的积极变化加以配合。两国需善用各种涉边机制,采取更多边界地区互信措施,妥善管控边界争端,缩小双方在边界实际控制线问题上的认知差距。两国政府有责任在各自国内培植共识和可供回旋的舆论氛围。当前历史条件下,以武力解决边界问题永无出路,中印唯有通过耐心、艰苦、互谅互让的和平谈判,最终才能形成一条清晰的、同时获得两国人民认可的友好边界。

  (三)超越冷战,理性处理两国关系中的竞合问题。如何理性看待对方发展壮大、坦然面对竞争与合作问题,将是未来中印关系的“常态性课题”。近年来,印不同层级官员在不同场合强调,中印关系并非对抗性的“零和游戏”,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中印共同崛起。中印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方面存在竞争是不争事实,但双方需将这种竞争置于良性的可控范围内。诚如印前总理辛格所言,印中应该在平等和友好的精神之下与对方互动,结盟遏制理论已过时,印中是无法被遏制的;
两国不应寻求相互遏制,合作好处远大于遏制可能带来的假定收益。

  (四)务实合作,最大限度拓展两国的共同利益基础。中印应继续落实达成的有关共识,在各领域加强务实合作,强化两国利益交融、趋同之势。两国应在基础设施扩建及现代化、城市化经验交流互鉴、制造业与服务业优势互补、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合作应对粮食安全、联手维护开放稳定的国际贸易体系、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协力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与和平的周边环境等领域强化合作。中印应并行推动贸易与投资合作,实现平衡发展,早日启动两国区域贸易安排谈判,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合作,促进中印两大市场融通与对接,充分发挥经贸合作对稳定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作用。

  (五)构建多支柱、覆盖主要利益攸关方的合作关系网络。高层互访是推进两国关系的利器,两国需要保持制度化的最高政治层级互访,保证各层级官员经常性交流,防止关系走形变样。两国军方和战略研究界需保持高质量的、非对抗性的定期对话,减少战略误判,增进战略互信。随着双方海外利益日趋交融和重叠,双方还有必要建立某种形式的海外利益沟通协调机制。此外,两国学术界、媒体、文化界对话以及民间往来的便利化举措,对双边关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注释:

  1.唐璐:《印度人的自豪与自尊》,载《环球》杂志第21期,2014年10月15日。

  2.NirupamaRao,“India-ChinaRelations:TheWayForward,”BeijingReview,No.4,Jan.22,2009.

  3.习近平:《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09月19日。

  4.曼莫汉·辛格:《新时代的印度与中国》,载《学习时报》,2013年11月18日。

  5.NiranjanSahoo,“DecodingModi’sForeignPolicy,”Sept.23,2014,http://carnegieendowment.org.

  6.参见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关于“中印(度)经贸合作简况”,载中国商务部网站2013年2月18日。

  7.该数据不含香港地区对印投资(同期为12.32亿美元,排名第15位)。参见《2014年前5个月印度利用外资增长近4成》,载中国驻印使馆经商参处网站,2014年7月25日。

  8.参见《中印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载中国外交部网站,2014年9月19日。《中印边界谈判有如登山虽然辛苦,但走的是上坡路》,中国外交部网站,2015年3月8日。

  9.参见《中印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载中国外交部网站,2014年9月19日。

  10.张朔:《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辛格就中印关系提四点建议》,中新网北京2013年10月23日电。

  11.“PMNarendraModiexplainsIndia-Chinatiesin‘INCHandMILES’”,TimesofIndia,Sept.16,2014.

推荐访问:发展趋势 中印 现状 中印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500字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