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10篇

来源:博延文库网 时间:2022-09-12 21:00:05 阅读:

内容摘要: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10篇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福建稻麦科技,2013年12月(Dec 2013)92水稻所科研成果转化的模式及措施翁国华,何花榕,黄庭旭,张丹,郭灵灵,郑家团*,杨

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10篇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福建稻麦科技,2013年12月(Dec.2013)92水稻所科研成果转化的模式及措施翁国华,何花榕,黄庭旭,张丹,郭灵灵,郑家团*,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10篇

篇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稻麦科技, 2013 年 12 月 (Dec.2013)92水稻所科研成果转化的模式及措施翁国华, 何花榕, 黄庭旭, 张丹, 郭灵灵, 郑家团*, 杨惠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8)摘 要:

 针对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依托自身科研优势、 人才优势、 技术优势、基地优势, 从激励机制政策的出台、 科研项目的选题、 科企联合、 专利的保护、“双百” 行动等几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 拓展了应用性较强的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成果转化的模式。关键词 :

 科研成果转化 ; 措施 ; 模式中图分类号 :

 S-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9799(2013)

 04 -

 0092 -

 04・综述、 科技论坛・收稿日期 :

 2013 -

 10 -

 30基金项目 :

 优质稻川优 673 配套栽培技术〔闽财指(2012)

 1351号 〕 ;

  闽北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与示范推广

  (sbmb1301- 1)。作者简介 :

 翁国华(1963 -), 男, 研究员, 研究方向 :

 农业示范

  推广。﹡通讯作者 :

 郑家团(1958 -), 男, 研究员, 研究方向 :

 水稻遗

 传育种。

 杨惠杰(1962 -), 男, 研究员, 研究方向 :

 水稻遗

 传育种。中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以往主要采用的是以计划为主的推广模式。

 这种推广体系和运作机制,反映在科研项目的选题、 立项不是面向市场和农业生产, 而是面向政府和上级, 导致所选的研究项目与现实生产联系不紧密, 许多成果出来了不被农民所接受, 致使许多获奖的成果停留在实验室或小面积试验阶段 ; 最终也不能使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发生普遍的直接的信息联系, 容易造成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脱节, 与农民需求脱节, 造成农业科研偏向重视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科技的先进性, 而忽视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最后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艰难性增加。早在在 21 世纪初,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就已经意识到这种推广模式将严重阻碍科研成果的转化, 尤其是应用性很强的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成果,若仍然沿用以前的转化模式,将没有前途。

 对此,开始紧紧依托自身科研优势、 人才优势、 技术优势、基地优势等, 出台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

 从科研项目选题上, 紧紧围绕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主题而展开、 通过“6・18” 项目 成果对接会等平台及走出去寻找合作企业、 通过“双百” 行动等方式, 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 同时不断加大新品种专利保护力度, 不断地向有关单位和种粮大户提供良种示范和配套技术, 不断加强与水稻科研、 推广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 大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多途径地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海西经济区建设中, 有效服务三农。1

 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意识, 激励机制灵活为了充分激发水稻研究所广大职工工作热情,提升水稻研究所科研水平, 促进水稻研究所多出成果、 出好成果、 转化好成果, 在科研成果转化后的利益分配过程中, 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 大大调动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1 年, 就围绕各种科研成果、 各种专利、 品种审定及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等, 水稻研究所以会议纪要形式出台了相应的配套奖励规定。

 近年随着国家绩效工资等新政策的出台, 原有的配套奖励的暂行规定已不适应时代特征的发展需要, 为充分调动水稻所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水稻研究所多出人才、 多出效益, 促进水稻所在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 推进管理的规范化、 制度化、 可量化, 依据国家、 省、 院有关成果和荣誉奖励的有关规定, 结合全国农业科研机构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31(4)93科研综合能力评估项目 表、 院下达的研究所(室、中心)

 任期目标完成项目表的内容及水稻所的实际情况, 先后于 2004 年、 2009 年、 2013 年修订了配套奖励的暂行规定, 出台了《科研成果、 论文奖励暂行规定》(闽农科稻〔2004〕 009 号)、(闽农科稻〔2009〕 15 号)、(闽农科稻〔2013〕 18 号)

 等一系列文件。2 科研项目选题上促进成果的转化2.1

 科研项目的选题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选题前紧扣市场的导向, 从而使科研项目的选题有着创新性、 应用性和市场性[1]。

 如此一来, 研究出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高, 可以迎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大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如在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管理方面制订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关于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的审报、 遴选、 使用和管理办法》, 项目 实行“自 主申请、 平等竞争、 专家评审、 择优支持” 的资助原则, 但在课题结题时,若有项目获奖或品种通过审定或不育系通过鉴定或有学报论文发表者, 可优先获得资助。

 所有的项目申报、 遴选、 结题均邀请专家评审, 作到公平、 公正、公开, 真正实现以有限的科研经费, 来实现最大化的科研成果。2.2 科研项目 的选题充分考虑到地方需要、 科研

  项目的高转化率及项目成果的质量问题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牵头, 承接了福建省科技厅于 2008 年设立的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 项目(第二期), 其中设立了“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专题 (专题一), 组织了福建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和三明、 南平、 泉州、 漳州、 宁德等市农科所以及尤溪县生化所等单位参加, 开展了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

 通过3 a 2010 年)

 的实施, 取得丰硕成果。

 其中水稻研究所育成 4 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7 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表 1)

 ; 育成 10 个水稻不育系通过技术成果鉴定(评审)

 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12 项(表 3)结果 :

 2008—2010 年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品种在福建省应用推广累计达 34 万 hm2, 按区试对照种产量 6 300 kg/hm2, 育成新品种平均比对照增产 5%计算, 每公顷增产稻谷 322.5 kg, 共增产稻谷 1.096亿 kg, 按稻谷价格 2.00 元 /kg计算, 可增加社会效益 2.192 亿元 ; 同时, 由于新育成品种抗性相对较强,减少农药施用量,每公顷可降低生产成本300元,可为农民节约成本 1.02 亿元。

 农民通过本项目成果共计可增收节支 3.21 亿元,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2008—(表 2)

 ; 取得农[2]。表 1

 水稻所育成通过福建省、 国家审定的品种(2008 - 201 0 年)品种品种类型审定证号全优 527晚稻国审稻 2007024两优 3773中稻闽审稻 2007009两优 816晚稻闽审稻 2007015两优 3156中稻闽审稻 2008005Ⅱ 优 673中稻闽审稻 2008011谷优 5138晚稻闽审稻 2008020两优航 2 号晚稻闽审稻 2008024宜优 673中稻国审稻 2009018谷优航 148中稻国审稻 2009037川优 673中稻闽审稻 2009008川优 673中稻国审稻 2010017表 2 水稻所育成通过技术成果鉴定(评审)

 的不育系及其特点(2008 - 201 0 年)不育系类型鉴定年份鉴定(评审)

 证号不育度(%)特点民源 A三系2007闽科鉴字[2007] 第 120 号99.99抗瘟闽菲 A三系2010省级验收99.98优质福菲 A三系2010省级验收99.99早熟效应佳菲 A三系2010省级验收99.96优质菲源 1A三系2010闽农科评字[2010] 01 号99.98优质菲源 2A三系2010闽农科评字[2010] 02 号99.99优质恒达 A三系2009院级验收99.96多蘖, 株型好汇达 A三系2009院级验收99.99优质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年 12 月 (Dec.2013)94表 3 水稻所取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2008 - 201 0 年)名 称品种权号申请日期(年 - 月 )授权时间(年 - 月 )全丰 ACNA20050296.42005- 052008- 09乐丰 ACNA20050295.62005- 052008- 09航 1 号CNA20030206.X2003- 062009- 03Ⅱ 优航 148CNA20050291.32005- 052009- 05Ⅱ 优 139CNA20050292.12005- 052009- 07特优 923CNA20050293.X2005- 052009- 07Ⅱ 优 936CNA20050294.82005- 052009- 07闽早恢 150CNA20050819.92005- 122009- 07宜优 673CNA20060426.02006- 072010- 01两优航 2 号CNA20060765.02006- 122010- 09Ⅱ 优航 2 号CNA20060766.92006- 122010- 09京福 1 优 943CNA20060767.72006- 122010- 093 强化科企联合, 科技开发力度不断增强科研成果转化的目的就是将科研成果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去, 因此科企合作无疑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捷径。

 水稻研究所科企合作是通过以下各种方式展开的 : 通过邀请地方企业到科研所参观交流,科研所就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 通过技术转让等方式向其推广科研所的科研成果 ; 或是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 将科研所的人力资源、实验资源和企业的市场资源、 经济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科研成果, 实现成果转化[3]; 或是政府牵线搭桥 , 通过“6・18” 项目成果对接会等平台, 促进科研所和企业的合作。

 3.1

 促协作, 助企业, 带农户, 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水稻研究所陆续与中种集团 等 30 多家企业加强合作, 提高了整体研究水平。

 2000—2010 年 10 a 间, 水稻所选育出的不育系、 恢复系有 14 项与各企业进行转让开发, 增强了科研发展的后劲。3.2 抓种业, 促辐射, 增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依托华安科技种业、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闽丰科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厦门国贸种子进出口有限公司、 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 福州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等种业公司, 开展水稻新组合制种、 销售等工作。

 2007—2012 年共有 49 个品种与各企业合作开发, 每年育成的新品种在省内外推广均达 40万 hm2左右,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3.3 “6・1 8” 平台对接带动科研成果的实施通过福建省“6・ 18” 项目成果对接会这个平台,发挥水稻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力量, 2010 年至今水稻所共推出 11 项农业科技成果, 达成合作的项目有 9个, 这 9 个项目目前还在增效。4 加大新品种专利保护力度, 维护合法权

  益很多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以技术转让形式实现,因此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当强烈, 以免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被侵权, 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已获授权的达 22 项。

 申报了各类专利 17 项, 授权的达 10 项。[4]。

 2001—2012 年共申 报了 品种权 46 项,5 “双百” 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针对新形势下农民对水稻生产的需求, 在院“双百” 行动的支持下, 全体科技人员走村入户, 足迹遍布闽东、 闽南、 闽西、闽北 4 个片区及全国南方各地, 把科研成果推向广大的农村大地。

 据初步统计, 科技人员在各示范基地, 人均驻点每年在 60 d 以上。5.1

 采取的措施5.1.1 建基地, 立示 范, 提 产量, 促进农民 增收 基地建设方面, 水稻研究所在原有福州连坂、吴凤育种基地基础上, 又扩建了海南育种基地, 基本满足了试验的需要。

 同时在福建省不同生态稻作区的尤溪、 沙县、 夏茂、 将乐、 建宁、 建阳、 武夷山、 泉州、 南靖、 福安、 上杭等地建立了超高产、生态适应性、 抗稻瘟育种筛选的试验基地, 此外还在广西、 湖南、 湖北、 安徽等省区建立新品种(组合)

 高产示范基地。

 福州连坂、 吴凤, 海南育种基地主要作为新品种(组合)

 选育、 中间材料加代与筛选及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的基地。

 武夷山、 南靖、上杭稻瘟病鉴定基地重点是育种材料和育成品种在重病区自然诱发生态压力条件下, 进行育种材料鉴定筛选和育成品种抗病鉴定。

 尤溪、 沙县、 夏茂、建阳等地重点是进行新品种(组合)

 的适应性评价。沙县、 将乐、 建宁重点是进行新品种选育与制种工作。5.1.2 出精品, 扩面积, 促进农民增收 宜优嘉 7是近 4 a 福建省审定通过的 80 个非糯性水稻新品种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31(4)95中唯一达到一等优质食用稻标准的品种, 在产量与对照品种(谷优 527)

 相当的水平上, 实现泰国米品质。

 为了加强优质产品的推广力度, 尽快实现成果的转化, 2013 年已成功申请“五新” 项目的立项,2013 年将在连江县、 武警 8710 部队渔溪农场等地加大宜优嘉 7 的示范推广力度。5.1.3 教技术, 传信息, 促进农民增收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 2009 年开始开展杂交水稻制种的机插试验, 通过筛选适合机械化制种的目标组合,繁育高质量亲本种子 , 培育高质量的机插母本, 遴选插秧机机型和母本机械化插秧等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取得阶段性成果, 研究结果已在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进行交流。

 2012 年在“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的示范推广” 双百行动项目资助下, 此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核心片区建立示范片 13.33 hm2, 辐射推广了 666.67 hm2, 平均每 667m2节约育插秧成本 60 元, 节本 50% 以上, 产量与传统手工插秧持平, 工效比传统人工手插提高 5 倍以上, 农民增收节支达到 100 多万元, 通过此次现场会的召开, 将进一步提升建宁县水稻制种机插技术水平,推动水稻制种机插技术的推广普及, 有力促进水稻制种标准化、 规模化、 集约化、 机械化发展。由水稻研究所主办的《福建稻麦科技》 作为双百行动的宣传载体, 每年出版 4 期, 发表了 100 多篇文章, 发行 8 000 多册, 传递了 60 多万字的科技资料, 借助刊物的宣传平台, 在服务企业、 服务三农中作出成绩。5.2 取得成效2011 年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推广新品种16 个, 新技术 3 项, 建立示范片面积 453.33 hm2,省内外辐射推广面积 62.28 万hm2,增收 71 594 万元,建立企业示范基地 1 086.7 hm2, 增收 413 万元。2012 年推广新品种 22 个, 新技术 3 项, 示范片面积完成 775 hm2, 辐射推广面积 28.2 万 hm2,增收 47 933 多万元, 建立企业示范基地 50.8 hm2,增收 221 多万元 [5]。参考文献[1] 郑江波, 崔和瑞 . 中外...

篇二: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与管理 2 011年 第0 2期I轻mT ,,- ~ -- 计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孙 凯 郎宏文 綦良群 - 张玉斌 姜 洋 王 伟 ( 1、 哈尔滨理工, -r e , 黑龙江 哈 尔滨 150040 2、 哈 尔滨商业大学物流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3、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校 科技 成 果转 化 的人 才激 励 机 制创 新措 施 。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激励机制; 保 障机制 要:

 论文结合我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 提 出应该建立激励黑龙 江省高校教师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 并提 出黑龙江省 高

 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是利用物质和精神等各种手段激发并增强转化 系统的活力和动力,是蜂 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和知识 产权归属的体现 ,它的完善程度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正常运行影响 很大 。

 1 制定政策激励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参与成果转化工作 1. 1 从项目立项这个源头抓起, 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鼓励教师向

 应用研究方向倾斜。

 在保证一部分高水平的基础研究课题的基础上 , 应 用研究项目在课题总量中应该占有相当的比例。对一些具有很好市场 应用前景、 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项 目在资助经费方面有所侧重 , 提高 我省高校教师形成积极申请应用类项目的吸引力。

 12 鼓励我省高校教师对科研成果在应用方面加以完善 ,同时, 在 我省对资金 、 场地、 设备方面支持应用项 目的中试 , 提高项 目应用的成 熟度。由于很多应用科研成果的初期研究往往处于试验室小试阶段, 离 实现真正的成果转化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成熟度低 , 转化风险大。因此 鼓励中试的环节, 使实验室里的小试成果提高成熟度 , 减少风险 , 更易 于转化 , 成功率大。实验室的科研条件与实际生产现场的情况存在很大 区别, 在生产工艺、 设备、 精确度等多方面需要探索, 因此 , 中试环节在资 金 、 设备 、 场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 在这些方面的大力激励和扶持 有助于解决成果成熟度问题。按照国外的经验 , 成果小试环节 、 中试环 节到产业化所需经费的比例大体是 1:

 10:

 100,中试经费的投人大大高 于项 目试验室研究阶段, 一旦中试失败, 给高校教师造成很大的资金 、

 精神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对成果中试的支持鼓励对高校教 币 来说很宝 贵,能使高校教师在对自己的成果充满信心的基础上不用背负不必要 的负担, 完成项目的中试, 即使中试发生问题, 也能总结经验教训 , 从而 在今后的试验中得到很好的经验, 以达到成功的目标。

 1. 3 技术职称评定政策的制定对激励我省高校教师从事成果转让 工作具有导向作用。由于目前黑龙江省高校教师的技术职称评定都以 科研论文的数量和是否核心期刊为标准,必须达到标准才有资格参与 职称评审, 而与科研成果是否转化没有关系。因此高校教师只关J 自己

 发表了多少篇论文 , 参与了多少纵向课题的研究。

 政策的导向推动高校 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论文的撰写,而少有精力进行成 果的转化工作。

 因此, 若能在政策上制定一些办法 , 对成果转化提出一些技术或经 济方面的指标,使人员可以通过从事成果转化工作达到职称评审的条 件, 能促使一部分从事应用课题研究的人员把成果引向深人研究 , 实现 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目标。

 1-4 充分尊重高校教师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权。

 知识产权作为驱 动经济利益的—个杠杆 ,它能涉及到产权拥有者当前和今后长期的经 济利益。通过对产权拥有权的明确激励从事成果转化工作, 使高校教师 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因此成果一旦转化成功, 研究者理应得到丰厚的回 报 , 从而体现研究者通过艰苦的研究得到收获 , 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榜样 作用 , 促使其他教师积极投身于成果转化工作中去。

 15 优惠的税收政策对成果转化也能起到激励作用。

 税收政策的优 惠能使成果转让在实施过程中减少资金方面的困难 ,扶持成果转化尽 快付诸实施, 在税收上促进转化成果, 让成果尽早开花结果。

 2 建立激励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 首先是通过政策的制定确保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方面, 成果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 个人学术能力的局限性以 及现代科学的跨领域、跨学科的趋势迫使简单地依靠一两个人完成成 果的中试和产业化生产的研究是比较困难的, 需要高校教师进行有效 合作才能完成, 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势在必行。

 高校和科研 院所的人才是多层次的,容易组成合理的科研梯队。青年教师思想活 跃、 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 中老年教师基础知识雄厚 、 科研能力强 , 完善 人员配备是转化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

 另一方面, 研究工作还有赖于高校教师先进的科研理论, 对知识的 更新和培训对研究大有益处 ,因此应该保证高校教师能在同行之间进 一本 文是黑 龙江省教育厅 人文社会科学项 目(11512109)的部分研 究成果 行不定期的科研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始终保持研究队伍在研究领域中

 的先进性 。

 其次是完善科技中介机构, 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保证成果信 息的充分扩散。高校的科技推广部门应积极参与成果转化, 收集社会需 求, 有的放矢, 在社会上形成—个成果相互交流广泛宣传的网络。同时 利用社会关系组织高校教师深人到相关专业的企业, 实地了解企业需 求 ,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 使企业和高校教师能近距离接触, 在相互 的交流中尝到甜头 , 各取所需 , 高校教师能很好地发挥 自己的专业特长 为企业的生产发展作贡献, 企业可以获得高校教师在科技方面的帮助,

 使企业更上一层楼 , 可说是双赢。

 再次是运用法律武器为成果转让创造—个公平合理的环境 ,用法 律保障成果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成果转化工作的高投入 、 高风险,

 需要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科研运作机 制, 形成科学 、 公正、 客观的绩效评估体系, 内容和指标针对客观实际。

 保 障政策环境和学术研究环境的良好与完善,使成果转化工作得到充分 的认可 , 并保障其转化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资金问题是影响成果转化的—个突出的难题,在经费方面从 机制上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建立科技项 目 创新基金 ,发展风险投 资 , 合理配置研发资源 , 加大投人 , 扶持科研项 目 在小试成功后有经费 进行中试, 提高成果的成熟度, 保障成果的可靠性。

 通过对成果转化给与激励,同m i9,~l度上对成果转化工作予以保 障 , 形成以利益分配为杠杆 、 以团体凝聚力为纽带 、 以制度为保证的成 果转化新局面 , 从多方面人手推动成果转化, 促使科研成果充分发挥其 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铺 平道路。

 3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 3. 1 探索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形式的虚拟期权激励—契约虚拟期 权灏励 。

 3- 2 采用工资和奖金以外的收入来源方式, 尤其是与特定科技成果 转化项 目效益挂钩的风险收入进行激励,使科技人员的收入来源多元 化一风险收入激励。

 3_3 鼓励科研人才 自己创办企业 , 由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力和人力 上的支持, 包括 :

 无息贷款、 带薪休假 、 工资奖励等 , 如果创业失败 , 还可 以回原单位工作—创业激励。

 3. 4 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加大精 神激励的力度, 并通过媒体广为宣传 , 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 氛围。

 3. 5 综合运用三种需要理论 、 公平理论和强化理论 , 针对科技人才 在性格 、 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 分别设计激励机制 , 以提高其参与科技 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4 结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正是高校利用自身高深知识与学问创造知识并 加以物化, 服务社会创造价值意义上的应有23 . , 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 展的必然逻辑。论文黑龙江省高校现状, 对高校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现 状作了分析 ,指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现状,并针对于我省的发展状 况 , 提出可实施性的转化模式及激励机制。

 参考 文献 【 l】

 张喜梅, 张微. 美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中国冶金教育8. O 04, (囝

 f2]张义平. 高等院校科教 成果14-4~ 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西北建筑工程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2( 1) [3】

 马扬, 陈刚. 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模型研究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

 2000, (3) f41 施若谷. 国内外高校科技工作的成功经验及 启示. 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 , 2003,

 —. 273 — —

篇三: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调动公司各阶层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该公司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提供一定的成果转化资源支持,鼓励自主进行实施成果转化,实现自主创业。

 第三条 本制度涉及的科技成果是指我公司承担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等科研项目或者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人力以及其他资源完成的技术成果,我公司对其拥有完全的或者部分的知识产权。

 第四条 本制度所指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技术,面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第五条 本制度所指的“收益”是指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一切收益,包括转让费、许可费、技术入股的股权与该成果相关的所有权益。

 第六条 公司鼓励成果完成人(项目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科学和规范管理,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入,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二章

  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七条 研发部负责公司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科技成果的发布和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沟通,负责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或者成果完成人(项目组)开展成果转化活动,协助财务部做好以科技成果转化获得效益或者收益的管理相关工作。

 第八条 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对科技成果转化中队伍组织,技术支撑环节等方面加强协调并给与必要的支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第九条 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根据成果情况,针对企业人员通过自主组织团队,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果转化方式,进行实施成果转化。对研发成果进行自主实施转化;企业提供一定的场地、设备等资源进行支持,转化成果所获得的收益按照折股或者技术入股的与企业进行利益分配。

 第十条 成果完成人(项目组)可自行进行成果转化,但应事先向公司进行报备,而且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转化工作和后续的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

 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成果转化的要求进行设定,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转化:

 (一)

 自行投资实施转化; (二)

 向他人转让科技成果; (三)

 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 (四)

 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

 第十二条

 公司董事会、财务部和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审查和跟踪,其他项目组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签订各项科技成果转让合同(协议)、技术服务合同和技术咨询合同。各项科技成果(技术)的转化合同(协议)、技术服务合同和技术咨询合同的订立须经董事会和财务部审核方可生效。

 第十三条

 合同生效后,合同实施单位或个人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义务,合同实施组织或者个人在履行合同义务(包括对外提供技术资料)时,应注意登记并保存有关记录。

 第十四条

 公司鼓励个人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积极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技术经验,促动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章

  技术权益 第十五条

 与其他单位、公司或组织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应当以合同形式约定科技成果有关权益的归属,合同未做约定的

 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办理。

 (一)

 在合作转化中无新的发明创造的,该科技成果的权益归本公司所有; (二)

 在合作转化中有新的发明创造的,该新发明创造的权益归合作方所有; (三)

 对合作转化中产生的科技成果,各方都有实施该项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单须经合作各方同意。

 第十六条

 公司与其他公司或组织合作进行科技成果在转化的,合作方应当就技术秘密签订协议,当事人不得违反协议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技术秘密的要求擅自披露、允许他人使用该技术成果。技术交易管理机构或者中介机构在为我公司从事技术代理或者服务中,对知悉的有关技术有保密义务。

 第四章

 收益分配 第十七条

 科技成果转化所取得的收益一律进入公司账户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按照本制度进行收益分配。

 第十八条

 收益分配按如下办法执行:

 成果收益的人员分配主要依据研究人员承担科研任务情况,采用“事先认定、事后调整”的方式进行,承担任务比重及对科研成果的贡献程度。

 (一)

 科技成果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所得的收益按照9:1 的比例进行奖励,即成果完成人(项目组)获得

 的收益的 10%,该奖励的发放按照获得收益后进行10%的分配方式进行。另外,项目组多个人的情况,奖励的形式按照均等分配的方式,项目组长有权进行项目奖励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分配; (二)

 科技研发成果是在企业内部转化和实施的,奖励方式按照公司的奖励制度进行,通过对项目成果的实施情况和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评估,给予一定的金额奖励,分配方案按照项目组成员在项目转化过程中负担的工作进行分配,项目组长有权进行项目奖励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分配。

 成果收益的奖励制度是年薪制、绩效奖励制度并列的研究人员激励制度,研究人员的成果收益不影响其年薪和绩效奖励的发放。

 第十九条

 成果完成人(项目组)之间的收益分配由项目主持人确定。

 第二十条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报酬和获得奖励的个人,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弄虚作假,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视影响的大小和损失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赔偿;构成犯罪的公司有权对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我公司违反本规定及知识产权保密的相关管理规定,泄露技术秘密、擅自转让、变相转让公司技术成果,或者以技术指导等其他方式损害公司知识产权权益的,公司 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奖励发放同意年终发放。

 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制度由我公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实施。

  本文的权利归作者所有,如涉侵权,作者联系我删除!

 

篇四: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4 卷第2 期2 0 11年0 2 月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o u r n a lo fY a n g tz eU n iv e r sity ( S o c ia lS c ie n c e s)V 0 1. 34N o . 2F e b . 2 0 11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研究陈伟( 湘南学院科研处, 湖南郴州4 230 0 0 )摘要:

 地方高校是我国集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等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科研单位, 其科研项目转化之后, 不但能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科技与经济的集合, 而且能够帮助其获取发展更多的科研项目。关键词:

 地方高校; 成果; 转化; 激励机制分类号:

 G 526 . 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 3—139 5( 20 11)0 2—0 133- - 0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研成果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 而科技人才的培养、 竞争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也成为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 已逐步形成“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 , 具有明显的科技实力和优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 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趋向于不同, 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新困难, 让地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出现不少问题与不足。

 因此, 建立一整套能够调动地方高校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提高科技人员研发技术、转化科研成果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是当前最现实与迫切的问题。一、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激励机制的作用当前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申报的主要流程是:

 地方高校教师通过申请科研项目的经费, 并由国家、 地方政府、 地方高校审核后对其研究进行项目拨款支持。

 长期以来, 申请项目的流程导致我国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非常缓慢, 其原因在于:

 第一, 国家、 地方政府、 地方高校的经费下达过于缓慢, 由于国家、 地方政府、 地方高校的经费拨款有限, 而财政拨款主要针对高校有名的教师, 并且财政拨款的时间周期较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填报各种表格, 许多有名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应付国家、 政府、 地方高校的各种要求, 根本无法专心参与项目科研的开发, 致使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有限; 第二, 地方政府、 高校对于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不足, 每个项目流程非常复杂, 而项目鉴定小组对于整个项目的结果是否转化成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没有更多的关注。

 科研项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从课题的选择到研发成果的考核, 都需要通过很多的环节来确定, 而转化科研成果更加需要人们的关注, 因此,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高校科研教师的研究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二、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激励措施无法有效鼓励科研人员我国现有的激励措施是引导科研人员努力去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 而对于整个科研项目的结果并没有过于重视。

 不少地方高校的科研人员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科研经费, 不得不通过多立项的方式来获得国家对自己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

 国家对于科研项目应用方面考察较少, 甚至仅要求一项科研项目只需要能够发表2~4 篇科研文章就可以结项, 而对于项目的延续应用、 推广, 国家并无专门的考核机制。

 在这种体制下, 地方高校只能够围绕国家重视的科研项目进行多立项, 而不是根据市场的要求进收稿日期:

 20 10 —12—20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10 C 1228 )作者简介:

 陈伟( 19 7 0一), 男, 湖南郴州人, 政工师, 主要从事科研成果管理研究。万方数据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 0 11年0 2 月行项目策划与制定。

 这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不遗余力去拉国家级、 省部级等纵向课题, 从而淡化了对科研成果的转化, 导致科研与开发、 应用同市场社会的严重脱节。( 二)科研成果利益分配不当当前科研项目激励机制的主要对象是立项人或者学科带头人, 整个项目的激励机制都集中在让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科研任务, 对此为其提供生活、 工作、 奖励等方面的保障激励。

 然而应当看到, 不少立项人、 学科带头人仅仅只在项目开始或项目结项时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当中, 甚至有些立项人在项目立项之后, 根本就不参与到项目当中, 只是在项目完成之后在项目内签名。

 有些地方高校在项目发展期间要求研究生参与, 但是在研发过程中, 研究生只能充当助手, 且只能完成导师要求的实验, 对于实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整个课题的研究方向又是怎样, 研究生知之甚少, 加上他们在科研研究中劳动报酬很少, 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这使得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仅做课题申报和上传下达等行政性工作, 而极少走人企业和社会, 造成地方高校大部分科技成果只能待嫁闺中。三、 健全激励机制。

 加快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地方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生产基地, 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活水源头。

 地方高校内部激励机制的健全, 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 而且能够加快成果的迅速转化, 因此, 健全地方高校内部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一)重视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地方高校不仅以科研为核心, 同时也是通过教学的方式来培养人才, 养育能够进行科研与开发的人员。

 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进行科研的过程当中,应坚持把对科研人员的培养放在其中, 通过有效的研究活动来提高研究生对于当前科研成果的熟悉与认识。

 科研活动既要注重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又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想。

 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实行研究奖励、 激励过程当中, 不能只依靠科研人员的论文、 研究结果、 研究数量作为参考依据, 而应当以其研究项目是否已经运用到生产、 运营过程当中, 是否能够提高企业、 社会的效率等等, 只有这样, 才能使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时, 充分考虑到技术的可行性与成果的可转化性。( 二)推行新型分配制度, 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实行新型的利益分配制度, 能够提高当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通过保障科研人员在生活、 工作、 学习中的合法利益, 就能够进一步调动其从事研究、 开发、 应用、 转化等工作的积极性。

 地方高校应当根据国家、 当地政府对于科研人员的奖励、 激励政策, 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参与科研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激励, 让企业也能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 并鼓励参与的研究生能够到企业学习研究和锻炼; 提倡有能力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后, 到企业实践自身的科研成果; 并提倡科研人员、 教师利用自身研究开办项目科研公司, 且由地方高校提供一定的经费进行投资。参考文献:[ 1]王瑞丹.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性机制研究[ J]. 中国行政管理, 2004( 6).[ 2]迟旭. 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借鉴[ J]. 科技与管理, 20 0 5( 1).责任编辑韩玺吾E - m a il:

 sh e k e b a n @ 16 3. c o m万方数据

篇五: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2013年第34期DOI编码:

 10.3969/j.issn.1007- 0079.2013.34.006高等学校肩负着双重任务, 一方面要教书育人, 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科研, 研究新技术、 新方法、 新理论, 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

 然而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问题, 这限制了高等学校在我国技术推进中的作用, 也不利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社会生产力, 之所以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是因为在转化过程中, 存在着诸多的相关利益方, 有许多的矛盾需要解决。

 第一个相关利益方就是高等学校本身, 它是我国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吸纳高学历人才, 整合各学科科研资源, 组织人员开展各类研究项目,最终将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 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从其功能上来讲, 是我国科技成果的发源地和提供方; 第二个相关利益方是中介服务机构, 在高等学校和企业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它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 了解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并寻找拥有相关技术实力的高等学校立项, 开展技术合作, 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 也可以首先了解高等学校掌握的科技成果, 寻找适用企业, 完成双方的结合; 第三个相关利益方就是企业,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直接推动者, 面临着残酷的竞争, 迫切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提供创新产品,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 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需要与高等学校联合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可以看出,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相关利益方是有着共同的目标的, 就是顺利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此过程中, 三方都会获益。

 然而, 多年来, 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始终比较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本文将从政府角度出发, 提出针对成果转化相关利益人的有效激励模式,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一、 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激励行为互动高等学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相关利益方, 需要在政府的帮助之下, 将取得的科技成果推向社会, 既取得自身经济利益, 又能激励科研的进一步深化。

 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激励行为互动主要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1.明确目标导向, 转变评价方式, 强化激励体系建设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我国的科研激励存在着问题。

 长期以来,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总是强调学术价值, 而忽略其市场价值; 通常课题结题只评判学术价值,而不问市场效应如何。

 例如高等学校通常以论文、 课题、 论著以及获奖等为依据来制定激励措施, 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通常以论文发表的期刊类别评价, 而不是论文内容, 课题以级别而不是实际意义来评价。

 这一导向造成了我国高等学校大量的科技成果无法应用, 沦为废纸, 浪费了宝贵的课题经费。要扭转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不力的现状,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转变激励方式, 将 “市场” 作为科研项目的真正导向。

 首先, 要树立正确的目标, 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必须以能够带来实际的社会效益为目标, 课题的立项和科研的开展都要围绕着最终的实际应用来进行。

 其次, 要在高等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 用制度保证科研的正确方向。

 最后, 要有有力的激励手段保证科研的正确方向, 根据科技成果实际社会效益水平, 给予不同的奖励, 将教学、 科研、 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将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紧密结合, 真正使科研务实。2.改革分配体制, 激励科研人员在当前的高等学校激励体制中, 过分注重课题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

 当然, 课题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是非常重要的科研推动者, 在整个科研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认清, 任何科研项目的完成都不是单独的一个人可以实现的,需要很多专家、 学者的共同参与。

 而这些专家、 学者也需要得到应有的激励, 否则对项目团队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尤其是我国目前存在着科研腐败行为, 导致很多课题负责人只是一味拉课题, 并不参与课题研究, 而实际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又拿不到相应的奖励和报酬, 这造成了科研的浮躁。

 另外, 高等学校往往只是重视对主要成果研究者的奖励, 而对于成果转化者、 管理者、中介者则没有任何激励, 这一倾向也影响了从事成果转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导致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仅做课题申报和上传下达等行政性工作, 而极少走入企业和社会, 制约了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激励行为探微翟华明 石善冲 吴 菲摘要: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交易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高等学校、 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企业三方的利益。

 结合高等学校成果转化的实际,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 提出有效的激励发展模式, 加快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中介机构; 政府激励 作者简介:

 翟华明(1978-)

 , 男, 辽宁本溪人,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讲师, 注册会计师; 石善冲(1968-)

 , 男, 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天津 300401)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08020180)

 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0079(2013)

 34- 0012- 02

 13管理方略研究总第293期要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付出极大努力, 因为现有观念和体制已经根深蒂固。

 首先, 需要依靠政府力量来扭转现状。

 政府应该从立项和考核等方面转变高等学校的科研观念, 将成果转化纳入评价体系, 让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这里所指的科研人员, 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带头人或者课题负责人, 还应包括成果的转化者、 管理者和中介者。

 要通过科学的制度来保证这些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应有的报酬。

 其次, 高等学校需要根据政府的导向, 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 制定有效的具体制度, 实现劳动、 知识、 资本、 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力求公平、 合理。

 再次, 可以考虑将科技成果开发团队与转化团队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任务之余, 可以到科技成果转化单位做一些适合的兼职工作, 或者辅助完成自己科技成果的转化。二、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激励行为互动企业一直在政府设定的环境中经营, 其行为受政府的影响极大, 政府的导向作用会直接体现在企业的行为上, 因此, 政府应该利用这一导向作用, 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1.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是政府最大的职能, 落实到科技成果转化这一问题上, 就是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应政策, 让科技成果研发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能够得到利益保障, 这样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快速有效地走入企业, 顺利完成转化。

 因此, 政府在设定法规时应倾向于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 接受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 将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发展高新技术, 从税收、 贷款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奖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突出贡献。

 同时, 还要加大打击力度, 对于浪费科研资金、 窃取他人专利以及学术腐败行为要严厉惩治, 对于破坏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市场的行为绝不手软。

 只有激励与打击两手并重, 才能保障企业、 高等学校的专利发明和合法权利, 才能维护好市场的公平竞争, 理顺科技成果转化通道。2.鼓励灵活的融资方式融资无论对企业还是对高校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一方面, 高校的科研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笔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和企业, 而目前的科研资金仍然相对匮乏, 不能满足科研需要, 限制了科研的发展。

 另一方面, 企业要完成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仍然需要大量资金, 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银行和民间, 然而目前企业资金也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发展受到制约, 进一步加大了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

 因此, 政府还应该在加大投资的同时鼓励灵活的融资方式, 扩大融资渠道,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三、 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激励行为互动正如前文所述, 中介机构是高等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对科技成果转化起润滑和促进的作用。

 它的存在有利于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具有重要的意义。1.政府与企业共建中介服务机构为了能够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中介机构的存在非常必要, 而要使中介机构更加充分发挥作用, 可以考虑政府与企业共建中介机构, 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中介机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

 政府应创造条件, 鼓励中介机构专业化发展,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同时, 利用信息化手段, 鼓励高等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 建设中介网络化服务平台, 以提高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质量, 为高等学校和企业提供更加方便、 快捷的服务。政府一方面需要与企业多多接触, 收集相关市场信息, 了解市场需求, 之后调整指导政策, 引导高等学校的科研方向, 面向市场需求, 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提高企业科技水平作为科研的目标, 致力于具有明确市场价值的研究工作。

 此外, 政府还需要与科技成果的接纳方和企业的投资人保持沟通, 提供诚信的信息平台, 帮助企业了解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相关信息, 明确其市场价值以及新产品的市场空间, 同时也要清楚这一成果蕴含的市场风险, 帮助企业和高等学校完成科技成果交易和开展继续合作。2.培养科技中介人才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 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

 因此, 政府还应辅助培养专业化的中介服务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人才具有其特殊性, 由于科技成果都是高等学校的高层次人才研发, 是大量高新知识的结晶, 中介人才需要对这些成果有足够的了解才能顺利帮助其转化, 因此, 科技成果转化中介人才需要有丰富的知识, 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中介结构严重缺乏这样的人才, 其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素养, 这也造成了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的现状。

 因此,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中介人才也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四、 结论综上所述, 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的激励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因此, 政府需要充分重视自身的作用, 从高等学校、 企业和中介机构三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首先, 政府需要为高等学校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 推行新型分配制度, 重视保护科研人员的利益, 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 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和灵活的融资方式, 降低投资风险; 最后, 政府还要为中介机构培养专业的人才和新颖的发展模式。

 这样, 高等学校、 企业以及中介机构便可以在一个积极的大环境下, 相互有效交流沟通信息, 加快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 充分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 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参考文献:[1] 许百涛 , 安沛旺 , 曾卫明 . “三主一辅”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讨 [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1,6(2):99- 102.[2] 李红宇 . 重塑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角色的路径设计 [J].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9):66- 68.[3] 李小田 .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 ,2011,(5):52- 54.[4] 成玉飞 .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讨 [J]. 科学大众 ,2010,(4):144.(责任编辑 :

 刘辉)

篇六: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实施方案(2011—2015 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实施方案(2011—2015 年)的通知

 川府发〔2011〕20 号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川府发〔2011〕20 号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 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2011—2015 年)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力、产业聚集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现产业化为目的,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思路

 把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我省科技支撑发展的中心任务,作为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作为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试点工作的主体工程。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服务、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 2015 年,启动实施 1500 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 100 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联盟 100 家以上;全省技术交易合同项目累计 40000 项以上,技术交易额累计 400 亿元以上。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实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预计带动实现产值 12000 亿元以上。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引导服务的原则。按照市场机制聚集和配置各类资源,政府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引导支持。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走向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动态管理机制。

 (二)坚持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原则。对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承担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重点支持产业化示范。

 (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坚持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并举的原则。鼓励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资金和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川进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鼓励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的转化。

 (五)坚持产业化导向、注重技术创新的原则。科技成果转化以实现产业化为目的,注重市场前景,突出科技成果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重点任务

 (一)项目引导,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围绕我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7+3”产业发展规划、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及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规划,促进我省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塔尖产业的发展,强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实行产业标准化,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高端人才,实施 15 个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加快我省相关产业科技成

 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到 2015 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00 项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200 项以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实现产值 12000 亿元以上。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要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和产业上有重大需求。重点支持:国家重大专项中具有转化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创新计划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技术交易落户我省的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优势产业,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和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之一。我省拥有四川长虹、九洲、三零集团等一批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大、中电 10 所、29 所、30 所、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863 软件专业孵化器、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已形成集成电路、应用软件、数媒视听、网络通信、军事电子 5 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重点领域:重点在集成电路、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数字视听及数字媒体、网络与通信、三网融合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互动式网络电视(TV2.0)、集成芯片式特高频(UHF)频段射频识别(RFID)读写机具、等离子显示板(PDP)高光效模组、分立元器件 UHF 频段 RFID读写机具、带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识别 UHF 频段 RFID 读写机具、UHF 频段系列化天线。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大尺寸高清晰 PDP 电视机、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产品、网络安全产品、表面等离子体超衍射光刻机、物联网射频识别产品、工业机器视觉产品、三维仿真系统、电子眼自动检测系统、电子阅读产品、电子政务虚拟专用网络(VPN)设备及系统、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系统、高性能路由器、高清电视节目网络制播系统、互动式网络电视、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屏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数媒视听产业基地、软件外包基地的建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一代网络及通信、信息安全、3C 家电、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卫星移动通信、动漫游戏、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网络增值服务、数媒视听和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 2015 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 2000 亿元以上。

 2.装备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装备制造业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完善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东方电气集团、二重集团、四川宏华、空分集团、资阳机车、眉山车辆、攀钢集团、成

 都神钢、四川长起、邦立重机、长江液压、四川长征机床公司、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成焊宝玛焊接装备等优势重点企业。2010 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 5000 亿元,比上一年增加 24.7%,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重点领域:重点在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现代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石油钻采及石化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高端配套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CPR1000 蒸汽发生器用 18MND5 管板锻件研制、2 兆瓦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超超临界 1000 兆瓦火电重大装备研制与产业化。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大型铸锻件、冶金轧机、风电增速箱产品,百万千瓦级核电大型成套铸锻件,特大型天然气液化成套设备,大功率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大型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重型数控桥式铣车,数控道轨板磨床,智能机器人,柔性汽车装焊生产线,大型环保电动系列液压挖掘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大型精密轴承系列产品、油气开采装备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四川省数控机床产业、成都焊接装备、四川省液压元件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成都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广汉石油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资阳机车车辆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基地的建设。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 2015 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 1000 亿元。

 3.节能环保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能力,拥有东方电气、德阳二重、自贡东锅、自贡运输机械、四川长虹、昊华鸿鹤公司、久大盐业、中昊晨光、华西能源、亚连科技、新力光源、中物科技集团、中物环保等一大批节能环保产业的骨干企业,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四川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从事节能环保的科研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2)重点领域:重点在节能装备、节能电机、节能材料、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废气、废水处理、城市污水、核废料处理、高效节能绿色照明产品、建筑节能、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成套设备、环境生物制剂、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治理与环境服务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废旧空调换热器回收处理技术和设备、以接插元器件为主的废弃线路板的可重用性拆解设备、以贴片元器件为主的废弃线路板的可重用性拆解工艺及拆

 解机、废弃线路板再资源化中获得的非金属材料再利用技术及应用、煤层气耐硫催化脱氧技术开发。

 (4)重点产品:重点开发高效节能锅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节能家电及办公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五效真空制盐装置、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生活垃圾处理设备、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危险废弃物等离子焚烧装置、多品系环境微生物菌剂和生物催化剂、模块化高效生物反应器、环境快速监测系统成套设备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德阳、自贡大型节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成都、乐山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遂(宁)资(阳)绵(阳)西部高效照明产业带、绵阳节能家电产品制造基地和废旧家电、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成都高新区、金牛科技园、锦江工业园等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区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 2015 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 1000 亿元。

 4.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新材料具有品种多、门类齐全、资源优势突出的特点。除钒钛以外还拥有丰富的稀土、锂、镁、硅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拥有得阳科技、东材集团、自贡硬质合金、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厂、四川长虹、宜宾丝丽雅、银河磁体、天齐锂业、新力集团、乐山银邦硅业等企业和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中蓝(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院、西南磁学研究所、成都工具所、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峨眉半导体研究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稀土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包括新型复合材料)、硅材料、高纯金属、化合物半导体、锂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核材料、碳材料、超硬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重点领域:重点在稀土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包括新型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物质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碳材料、超硬材料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无钕稀土系镍氢动力电池、小管径金属复合管、三氧化二钒生产技术研究。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及制品,聚苯硫醚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修复与介入材料、高档炭黑和石墨、高纯硅材料、高纯碲化镉材料、稀土储氢合金、高性能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高端镍氢电池、聚苯硫醚纤维及高温袋式除尘器、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高品质大功率电机绝缘材料、超硬精密工具、刃具、量具、大直径碳素电极、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成都国家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自贡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绵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德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乐山硅材料及副产物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等的建设。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 2015 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 1000 亿元以上。

 5.新能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在新能源产业上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峨嵋半导体厂(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所、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校和东方电气、新光硅业、中核建中、乐电天威、成都钟顺、乐山新天源等龙头企业,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晶硅电池、碲化镉薄膜电池、太阳能聚光及跟踪装置、核电、风电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

篇七: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与管理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ISSN 1003-3475,CN 12-1034/F

  《经营与管理》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虚拟股权激励模式研究 作者:

 臧美琦 DOI:

 10.16517/j.cnki.cn12-1034/f.20220517.001 网络首发日期:

 2022-05-18 引用格式:

 臧美琦.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虚拟股权激励模式研究[J/OL].经营与管理. https://doi.org/10.16517/j.cnki.cn12-1034/f.20220517.001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虚拟股权激励模式研究 臧美琦 摘要:基于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虚拟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概念模型,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虚拟股权激励模式作用,发现虚拟股权激励在强化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科技人员隐性知识显性化及促进科技人员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建议在微观层面加强虚拟股权激励模式设计的科学性,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宏观层面完善虚拟股权激励有关法规政策建设,推动国有企业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虚拟股权激励;案例研究

  一、引言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尊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权,完善国有企业科研人员收入与科技成果、创新绩效挂钩的奖励制度,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国家科技创新转化的根本在于人,因此,如何激励科技人员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

 目前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高校、科研单位等,对国有企业这方面研究甚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激励机制研究、激励政策分析及激励方式选择等领域。有学者从企业激励机制方面入手,探讨有效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构建过程及科学评价体系[1] ,并对绩效工资制度[2] 、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 、企业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进行研究[4] ,提出构建市场化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也有学者通过测度政策激励,探讨政策实施前后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效率影响来验证政策的有效性[5] ,或通过分析现存激励问题,探讨政策失灵的原因,为激励政策完善提出对策建议,以形成有效的科研政策工具及其组合[6-8] ,充分印证政策保障对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还有学者将激励机制研究细化[9] ,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案设计分为收益分配方式选择和收益比例确定两部分,并且将股权也纳入收益分配方式中。

 “股份型”收益分配方式又名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较为青睐的、用于企业高管中长期薪酬激励的方式。股权激励(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于 20 世纪中由美国首次提出,是国外企业普遍实践的中长期激励方式[10] 。王春嬉(2018)根据法律性质、激励对象和基本权利义务关系、激励对象等不同,将股权激励分配模式分为真实股权、虚拟股权、员工持股股权、管理层持股股权、股权期权及限制性股权等[11] 。学者对各股权分配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分配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12-13] 、股权激励对高管行为的影响 [14]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及股权结构与股权配比等领域[15] 。由此可知,虽然股权激励模式已从对高层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激励拓展到全体员工激励,但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激励鲜有研究,鲜少考虑销售人员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使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市场导向;股权激励模式实施多付诸于公司层面,目标为提高公司整体创新与经营绩效,并未建立起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层面激励方式,缺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综合性特征的了解;股权激励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上市企业,而国企与未上市企业较难分得这一激励模式红利;激励模式研究的侧重点为限制性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对虚拟股权激励研究较少。

 近年来,国有企业相继开展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中关村注册企业分红激励试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220517.001

 网络首发时间:2022-05-18 11:24:27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2.1034.F.20220517.0946.002.html

  点等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需要的中长期激励方式。杨树(2016)就当前国有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的现状、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着重针对市场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方式运用不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16] 。财政部、科技部与国资委于2016 年发布《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财资〔2016〕4 号),肯定股权分红与岗位分红在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产权归属、分红激励方案实施主体条件、激励对象资格审核及分红激励额度等设置了详细规定。曹春方等(2020)基于产权权利束完整的假设前提,从产权权利束分割视角,探讨了分红权激励改革这一收益权分割安排对国企创新的影响[17] ,为对科技人员实施产权激励提供理论基础。经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在国有企业实施中常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科技成果产权仍无法明晰,激励程度不当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二是受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两方管理,股权变更审批手续繁琐,致使激励灵活性不足。三是激励对象通常为企业高管与关键技术人员,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来说,激励对象范围涵盖较小,且缺乏激励的针对性。

 虚拟股权激励(Phantom Stocks Incentive)是股权激励的一种新型激励模式,公司赋予激励对象一种可以获得与普通股同等财务利益、但无表决权和所有权的“特殊股票”,其有三个特点:一是设立的“虚拟股票”不改变实体股份结构,不影响实际控制权,激励对象只具有分红权。二是虚拟股权激励性质为企业内部协议,无须进行工商登记,审批手续简单,能够根据市场动态快速有效实施激励。三是激励对象范围可根据激励目标调整,既可应用企业层面,也可服务项目层面,股权份额依据员工贡献度划分限额,使激励对象更具有针对性。以上特点恰好能够弥补股权激励在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因此,提出研究问题:虚拟股权激励模式作为特殊的股权激励,是如何激励科技人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呢?

 综上所述,本研究就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背景,对虚拟股权激励模式展开研究。现有研究肯定了股权激励在推动创新中的作用,也指出了股权激励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中的问题。其研究对象也由上市企业扩展到国有企业,但是对于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及虚拟股权激励模式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上海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阐释虚拟股权激励模式,探讨该激励模式作用效果,据此提出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 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日趋重要,科技人员薪酬激励力度逐渐加强,市场化薪酬激励体系改革如火如荼。作为市场化激励方式的虚拟股权激励模式如何作用于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案例选取标准,一是企业须为国有,有足够的资金、技术能力资源支撑科技成果研发、中试与转化。二是企业实施虚拟股权激励的目的主要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据此,以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航天电器”)为研究案例的理由,一是航天电器 2006 年 7 月于上海普陀区创立,是国有控股的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有企业性质。二是主营业务为电器、电源、电子电器控制系统技术开发、生产及销售,归属高新技术行业,关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创新推出项目制虚拟股权激励计划,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层面进行科技人员激励,于企业内出台《新产品科研虚拟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形成项目制虚拟股权激励模式。四是虚拟股权激励模式促使“研发—销售”联动,研发面向市场,生产具有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能性,推广应用显著提高。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一手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航天电器管理层、虚拟股权激励计划负责人、激励相关科技人员半结构化访谈与收集到的企业内部文件;二手资料来源于企业官网、行业协会网站、

  行业数据库、Wind 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及新闻报道等渠道。

 以企业实施的虚拟股权激励模式为主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访谈:一是虚拟股权激励动机;二是虚拟股权激励契约要素设定与模式设计;三是虚拟股权激励实施影响因素;四是虚拟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访谈后,对所得音频、文字等文件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探讨虚拟股权激励模式在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三)概念模型构建 产权理论是虚拟股权激励的理论依据之一。产权理论提出,明晰产权对激励与效率产生深刻影响,通过赋予个体所有权,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效果[18] 。在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产权明晰是科技成果所有权、转让权与收益权等在国有企业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归属问题。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成果,高度依赖科研人员的全程、深度参与,只有明晰产权,才能真正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19]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将职务科技成果定义为“执行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上述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因此,在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是将由国家财政资助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产权,通过产权下放的形式将“企业所有”转变为“企业与科技人员共有”或“关键科研人员独有”,提升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收益[20-21] 。虚拟股权激励模式按贡献度赋予科研人员“虚拟股”,使其成为“形式上”的产权所有者或产权共有者,实际赋予科研人员分红权,这一形式与曹春方等(2020)所提出的“收益权权利束分割”[17] 异曲同工,即仅仅将科技成果的收益权分割一部分给科技人员,而保留科技成果的其它权利,以此达到预防国有资产流失、提高科研人员创造科技成果、实现知识增值、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目标。

 委托代理理论是实施虚拟股权激励的又一理论依据,源于科技人员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常以项目形式展开。在研发阶段,科技人员是项目代理人,企业是委托人。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准确判断科技人员是否充分利用资源进行研发,保质保量产生有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从而存在代理人合约激励问题[22] ;在转化阶段,科技成果的中试与产业化需要科技人员相互配合完成,促使科技人员隐性知识最大程度转化为显性知识。而企业无法确定科技人员的知识转变程度,无法检测团队知识共享水平,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致使企业无法准确把控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以此造成委托代理问题。所以,实施虚拟股权激励,能够将科技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其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

 虚拟股权激励是一种中长期激励方式,通过不改变企业实体股份结构的方式,来明确科技成果“虚拟产权”。因此,在研发阶段,设立“研发—市场”纽带,构建成果转化的需求导向机制;在转化阶段,将科技人员与企业利益趋于一致,加深成果转化流程中各部门人员沟通交互,形成市场驱动下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以此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所以,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为国有企业实施虚拟股权激励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图 1 所示:

 研发阶段推动科技成果研发市场导向转化阶段推动科技人员隐性知识显性化科技人员与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模式科技人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模糊问题委托代理问题虚拟股权激励经济效应解决推动促进 图 1

 虚拟股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概念模型

  三、案例分析

 (一)航天电器的虚拟股权激励模式 1.激励动机 航天电器作为国有企业,员工激励金额需纳入单位预算,致使激励机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从而使企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核心骨干人才流失,航天电器作为国有企业,其“盈亏不自负”属性削弱了管理者的能动性,薪酬“天花...

篇八: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12 2012摘 要: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的应用化、 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成果形态向应用形态的转化,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过渡。

 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是由成果转化主体承担实施的,而这种成果转化的实施是在转化渠道中通过某种转化模式完成的。

 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不断地发生进行,就需要一种激励机制促使和引导成果转化主体持续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在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分类和转化模式的分类基础上,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可分为四种类型:投入激励机制,利益激励机制,责任激励机制,观念激励机制。关键词:

 成果转化;转化主体;转化模式;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490X ( 2012 )

 12-173-03作 者: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哲学博士;沈阳, 110819目前,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三万余项,而其转化率大约在 25% 左右, 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 , 与发达国家 70-80% 的转化率差距甚远。

 在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诸种因素中, 转化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转化模式和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一 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过程和主体(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和过程。按照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中的基本分类,科技成果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三大类。

 199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比较明确的界定:所谓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分阶段完成的,可以大体上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果等待被转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科研成果”进入了某种转化渠道中,向可能的潜在“使用者”发布成果已经成型的信息。这个阶段中科研成果的拥有者可以将“科技成果”通过政府机构、专利局、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果信息网站、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会等形式发布给“科技成果”的使用方或转化推广方,使他们知道某种科技成果已经研制出来了。

 第二阶段,科技成果被转化方和使用方关注并选中的阶段。这个阶段中“科技成果”被某个可能的“科技成果”使用者或转化推广者发现、挑选,使用者通过对科技成果的了解、考察、决策等环节,决定购买采用这个成果,或者决定推广这个成果。这个过程中使用者或推广者根据自身的需求目的挑选科技成果用于现实的生产中,来创造经济价值、产业价值或社会价值。第三,科技成果被使用者采用并转化成功阶段。

 使用者或推广者将成果引入到了某种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将科技成果的潜在价值实现出来,完成了“科技成果”形态的转换。这个阶段是使用者或推广者将科技成果引入到了实际的生产领域中, 发挥出了科技成果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才最后充分地体现出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价值功能。(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

 “科技成果”是某种形式的“价值物”,它不能自己运动,也不能自己变换形态去完成转化。科技成果从“成果形态”向“应用形态”的转化、科技成果从“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过渡,是需要某种“行动者”承担着去实施完成这种形态转化和价值过渡过程。

 这种承担着实施完成“科技成果”形态转化和价值过渡过程的“行动者”,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这种作为行动者的实施主体,可能是个人或个人之间的联合体,也可能是组织或机构;可能是个人和组织之间的联合体, 也可能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合体。

 一个具体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实施主体, 可能不止一个,可能是几个主体的协作。根据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个实施主体的地位和起作用的方式,实施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成果所有者,对科技成果拥有所有权的个人、组织或政府机构;( 2 )成果使用者,购买科技成果或被授权许可使用科技成果的个人、企业组织或其它机构;( 3 )中介转化者,既不是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者,也不是科技成果的购买者或最终使用者,只是在科技成果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起到沟通信息、提供交易平台场所、协助交易成功,并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个人或组织机构。

 这也就是所谓的技术经济人和科技中介组织;( 4 )推广转化者,既不是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者,也不是科技成果的购买者或最终使用者, 只是在科技成果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起到沟通信息协助科技成果获得推广应用成功,但不收取服务费用的组织或机构。

 这一般是政府的负责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高校或研究院所的技术转让转移办公室等部门。二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科技成果从具有潜在价值的形态向现实价值的应用形态转化,其路径方式和实施主体都不是唯一固定的,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目前观点没有突出转化主体的核心作用,任何转化模式都是转化主体施行和采取出来的一般转化方式。

 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角度出发, 依据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哪类主体起到了推动和主导转化成功的核心作用, 就要代表了论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转化模式和激励机制胡 振 亚173DOI:10.16059/j.cnki.cn43-1008/c.2012.12.098

 一种成功的转化模式。

 根据前面本文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体的分类(成果所有者、成果使用者、中介转化者、推广转化者),通过区分转化主体起作用的方式和程度,把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划分为四大类:( 1 )自主直接转化模式,是指由成果所有者直接创业投产应用其科技成果的方式, 或者成果所有者和成果使用者(购买者)直接联系,而不管是谁先主动的,实施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2 )市场间接转化模式,是指通过中介组织或技术经济人为主实施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3 )推广转化模式,是指由政府对应职能机构、行业协会、或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办公室, 牵头主导实施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4 )联合转化模式,是指四大类转化主体中的三个以上联合行动,共同主导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如官产学研联合转化模式,高新区转化模式,风险投资转化模式等。三 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及其激励类型激励机制是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行动动力而言的。要想使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过程经常地、稳定地、有效地发生并达到目的,就需要有一种“力量机制”促使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不断地实施转化活动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国内外学者有许多论述,先介绍一下代表性的几类观点。(一)国内外学者对于激励机制的观点:

 1 ,系统论的激励机制。这种观点认为,激励机制是指系统为了充分激发各个组成要素的内在潜力和发挥运行活力, 而对其内部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整、优化,以达到最大创新功能的规则运行方式。

 ① 2 ,理性契约的激励机制。这种观点认为,激励机制可以概括为委托人(资源所有者)和代理人(资源使用者)之间的一个契约。

 优化的激励机制设计思想, 即通过科技成果研发者、转化者、接受者之间的利益与风险的均衡分担,达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

 3 ,交易成本的激励机制。

 这种观点认为,减少交易成本是促使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因。

 4 ,利益双赢的激励机制。

 这种观点认为, 大学—企业联盟面临着“进退两难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局面”, 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中做到“双赢”,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上述激励机制的观点,只是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某一两类主体是有效的,只是分别适合一两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没有囊括对更多的转化主体和转化模式的激励作用。本文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一般地说,就是促使和诱导各类转化主体主动地经常地去实施转化活动的各种“力量”的发动方式。(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类型。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受到各种“力量”的激励作用,从而产生了去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动机和行动。根据激励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力量”的类型和起作用的形式, 可以对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类型进行划分。比如,我国学者肖龙阶和陈爱江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四种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市场激励机制,政府制度激励机制,社会中介组织协调机制。② 还有外国学者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激励机制。指出税收政策必须明确、税收优惠形式多样化、税收优惠要针对整个科技产业、流转税优惠力度应加大等外部环境的激励机制。本文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所有主体普遍地或特殊地受到的激励力量的形式和内容的差别,把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类型概括为四种。

 1 ,投入激励机制。

 凡是向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投入了资金、信息、人才、设施(后续试验的各种设备和场地等), 就会引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如果投入的是机构(新设立的转化推广部门、 或新建立的科技中介组织)

 或园区(各种类型的科技园、产业园、试验园),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会更进一步向前推进。

 2 ,利益激励机制。

 凡是能使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增加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情况出现了,就会引发和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比如政策法规方面的税收优惠、增加知识产权入股的比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后的报酬提成比例等;减少科技中介组织和技术经济人的所得税率;允许职务发明优先用于研究人员的创业活动等。

 3 ,责任激励机制。

 某些转化主体的全部的或部分的存在依据和存在条件,就是不断地去实施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它们的岗位责任就是激励的动力。例如,政府的科技成果推广部门,政府的各部委的科技协调部门,各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转让部门,科研立项时的有关承担转化任务的合同责任,科技型企业的成果应用转化责任,等等。

 4 ,观念激励机制。当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把“科技成果应该得到应用”、“科技成果必须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科技为产业服务”、“科研重在应用”、“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能力”等诸观念,作为其核心指导观念时,就会主动地经常地产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动机,就会经常关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机会和条件,就会主动地去研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途径和模式。四 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问题1 ,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转化能力不强。

 许多省市的科技中介组织都比较薄弱,无论是数量和服务质量都有待提高,科技中介组织还没有形成集 “信息搜集—技术评价—市场分析—决策支持—专家咨询—用户服务” 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模式。科技成果的拥有者们,多数都缺乏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政府、行业和高等院校等建立的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非常缺乏, 满足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2 ,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和模式不够通畅。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是让一项科技成果从拥有方那里顺利的“流到”使用方那里的“空间和通道”,是把科技成果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转化的“那些条件”的总和。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在渠道中采用施行和发挥作用的, 成果转化模式要适合成果转化渠道的特点。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比较狭窄,成果转化的途径也不够充裕,可选择的转化模式也比较有限,这些都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3 ,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力量不够充足。首先,支持激励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相关立法不够明确、不够完备,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

 其次,高校、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供给方,存在着利益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很多科研机构承担着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开发, 但是不负责成果的应用、保护和商业化。

 由于分配机制不够合理,科技成果的研究人员对成果转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第三,政府的投入激励作用缺乏持续性。

 虽然“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了各级政府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成果转化支持资金, 但一些政府并没有认真遵照执行;而且,一些政府投入的支持成果转化资金使用的方向比较分散,也缺少跟踪监督,产出效果不明显。第四,各类激励成果转化的措施协调性弱。174

 (二)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的特点与启示1 ,政府的沟通主导激励措施。

 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充分地发挥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中的主导作用,政府作为转化主体之一可以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政策方面,制订了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金融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等, 旨在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在具体措施方面,如建立了诸如“科技工业园”,“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发达国家面对市场失灵、技术转移中的风险、效益的外部性等问题时,政府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 通过各种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不足,特别是在转化体系中引导和整合作用,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2 ,市场的引导回报激励作用。

 美国的激励模式是应用研究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是科研的主体,从事产品的改进研究,经费由企业和贷款解决。

 德国和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模式,都是由市场为导向展开的,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及时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起点和归宿。市场的导向性激励作用,可以看作是企业引进科技成果的指南针,它引导企业积极应用科技成果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市场本身的资源配置能力, 以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都会使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转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向上来,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3 ,中介组织的“桥梁”激励作用。

 发达国家的科技中介机构从经营主体上主要有政府、公共...

篇九: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16 年第 3 期·石油科技论坛 15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激励机制研究陈娟利1  刘亚旭 1  佘伟军 1  龚小军 2  党小松 11.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激励机制研究”(编号:中油研 20140313)。第一作者简介:陈娟利,1978 年生,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科技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E-mail:

 chenjuanli@cnpc.com.cn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变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内在要求迫使石油行业面临转型变革,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石油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重要战略思想,把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之一,作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是落实中国石油集团创新战略需要着力抓好的重要环节,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对激发企业整体创新活力、促进公司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1.1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

  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部署。2015 年 3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8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8 月 29 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9 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6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校等向企业或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的“五大政策”。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法规,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的基本导向,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在激励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人员实施成果转化方面的力度和方式均有较大突破。1.2 地方政府做了更积极的尝试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发布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北京、上海、湖北等地相继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部署,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加大了创新激励的力度,这为我们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石油集团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放在突出位置,获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为加快公司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议应依据国家政策制定实施细则,使国家的政策要求在公司落地生根,要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探索和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试行科技成果股权制试点、创新公司成果转化新模式,还需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公司已有政策贯彻执行,加强推广示范以扩大有效做法与成功经验。由此使创新成果通过推广应用产生更大效益,激发公司创新活力,推动公司稳健发展。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DOI:10.3969/j.issn.1002-302x.2016.03.004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陈娟利

 等:

 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激励机制研究

 石油科技论坛·2016 年第 3 期科 技 管 理16发布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这些地方政策比国家政策的突破性更大、针对性更强。比如: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给予科技人员奖励比例下限由 20% 提高至 70%[(北京市《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试行)》];科研人员可从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经费中获得 50% ~ 70% 的科研劳务收入,且劳务收入不计入工资总额,享受纳税优惠(湖北省《关于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意见》);鼓励科技人员双向兼职、离岗创业等(上海市《关于完善本市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出,国家和地方都在致力于扩大科技机构成果处置的自主权,提升科研人员的收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全面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2 中国石油集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的成功经验与相关问题

 2.1 基本经验中国石油集团近年在促进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突出进展。一是制定了“自主创新重要产品认定”和“鼓励优先采购自主创新重要产品”等激励政策;二是坚持重大攻关项目由应用单位牵头,保证了重大科技成果及时应用;三是制定并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四是启动 GeoEast 软件、 EILog 测井系统、连续管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专项;五是将自主创新成果及产品推广应用纳入专业分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这些努力推动了核心技术的共享和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了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2 存在问题中国石油集团尽管在成果推广应用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前景也非常广阔,但仍存在如下一些困难。2.2.1 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仍需有大的政策突破因工资总额限制和股权激励政策难以落实等原因,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不到位、成果推广应用积极性不高;企业迫于生产和安全的压力,应用新成果的热情不高等。特别是受工资总额的制约,严重影响了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创新和推广的积极性。例如,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研究院从业人员407人,2015 年工资总额 4699 万元,人均收入 11.5 万元 [ 人社部《薪酬发展报告(2013—2014)》中西安人均薪酬10.66 万元 ],科研骨干全部收入不超过 15 万元。而科技创效的多少和收入高低没有挂钩,科研人员推广应用成果的积极性不高。2.2.2 缺乏专门的成果转化推广管理机构和专业化推

  广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确定了由科技管理部门、规划计划部门和物资采购管理部门以及各专业分公司协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也明确了各部门在成果推广中的职责。但是 3 个部门和专业分公司在协调运作上仍然存在一些工作职责界限不清晰等问题,而且没有专业化成果转化推广公司具体实施,影响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持续性、长久性。2.2.3

  一些企业尚未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列为最

  重要的事项自主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从投入到产出的时间较长,企业往往迫于经营压力和安全、稳定等诸多顾虑,更追求平稳发展,不愿意冒安全和经营风险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在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积极性不高,也很难站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纳入企业发展的最重要事项[1] 。2.2.4 公司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高科技成果的推广普遍需要“带土移植 ”[2] ,即科研人员随成果进入企业,按照推广实践和用户需求进一步完善成果,使创新成果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产生增值效益。但目前,企业缺乏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后往往难以继续提供后续技术服务,而企业的技术人员又不能迅速掌握相关技术,这既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推广,也影响了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阻碍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3 关于加快中国石油集团科技成果转化

  的政策建议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中国石油集团实际,

 2016 年第 3 期·石油科技论坛 17提出以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3.1 依据国家政策制定实施细则,使政策要求在

  公司落地生根3.1.1 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为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相关要求,激励科研人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已经转化推广的科研成果的应用规模,公司应适当放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范畴,将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向企业进行成果转化,运用成果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取得的收益),纳入成果转化收益范畴,并从该收益中按照不低于 50% 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对业绩突出的项目组人员进行奖励。同时,突破工资总额限制,对用于人员激励支出的部分,一次性计入工资总额,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3.1.2 积极探索和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是重要的成果转化方式之一,公司应尽快出台科研院所股份制改革和针对科研人员股权激励的实施办法,制定股权激励操作细则,对涉及国有资产保护等问题予以明确,保障科研人员权益的实现。建立公司科研人员内部流动机制,支持拥有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离岗去生产单位去推广应用和商业化,所在单位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同时鼓励生产单位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单位的研发项目,优势互补,各取所长,缩短创新成果的研发周期。3.1.3 创新公司内部成果转化推广模式针对公司内部各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需求项目,优先考虑使用内部成果,并在组织实施时进一步优化管理程序,鼓励科研院所凭借技术实力和水平争取企业技术项目,提高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的积极性,实现成果推广应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扩大已有成果在公司内部的共享和推广应用。3.2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公司已有政策的贯彻执行3.2.1 进一步健全相关管理机构进一步梳理总部部门管理界面,明确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并设立相关处室,主导、统筹、协调成果转化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和专业分公司成果推广相应职责,各企事业单位设立成果推广应用协调专兼职管理机构或明确相关部门成果推广组织协调职责。可借鉴中国石化模式,建立成果推广专业化公司,探索成果推广产业化与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科技成果通过推广应用体现创新价值。3.2.2 强化已有制度的执行落实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加强集团公司限制类和禁止类技术引进、自主创新重要产品目录等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使“对购置首台(批)自主创新重要产品的所属全资企业,公司将优先安排项目,并给予不低于总投资 70% 的资金支持”等措施切实发挥作用。3.2.3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激励力度对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承担单位给予相应荣誉、政策倾斜和经济补贴。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序列评定、集团高级技术专家选拔等方面,增加应用型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指标权重,对成功实现转化并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相关人员优先考虑并予以政策倾斜。3.2.4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实现科技成果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公开化,为成果研发单位和技术需求企业建立信息交流的渠道,将可以转化的成果推向市场,将企业的技术需求反馈给科研院所,通过组织成果交流会等方式,加快信息的沟通和对接。3.2.5 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完善企事业单位和负责人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增加成果转化在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占比,增加各级领导对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3.3 加强推广示范,扩大和完善有效做法与成功

  经验3.3.1 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计划按照公司主营业务发展需求,对需要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技术领域,继续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计划,加大对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和技术应用完善的支持力度。3.3.2 加强自主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示范工作选择成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实例作为典型,开展推广应用示范,使自主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3] 。选择条件成熟的单位,将新技术推广应用由政策支持逐步转向市场化运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内外部有偿使用,通过市场化竞争实现陈娟利

 等:

 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激励机制研究

 石油科技论坛·2016 年第 3 期科 技 管 理18技术的价值和水平的提升,形成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技术产品装备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取得更大效益。4 结束语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风险性事业。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没有上下齐心的协作精神,很难推动和取得实效。公司应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作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调动各个层面的资源和力量,系统性地解决成果转化中的矛盾和问题,使创新成果通过推广应用产生更大的效益,推动公司提质增效稳健发展。【参考文献】[1]

 张知仪 .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实践 [J]. 农业科

  研经济管理 ,2010,(2):7-9.

  Zhang

 Zhiyi.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conversion[J].

  Management

 for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2010,(2):7-9.[2]

 吴金希 . 从“带土移植”到创建创新生态体系——

  基于同方威视的探索式案例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4):

  66-73.

  Wu

 Jinxi.

 From

 “transplant

 with

 the

 soil”

 to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of

 Nuctech

 Co.[J].China

 Soft

 Science,2015,(4):

  66-73.[3]

 刘亚旭 , 张建军 , 张娥,等 . 大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

  成果推广难点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1,(1):86-91.

  Liu

 Yaxu,

 Zhang

 Jianjun,

 Zhang

 E,

 et

 al.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of

 the

 large-scale

  state-owned

 enterprise[J].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2011,(1):86-91.(收稿日期:2016-05-19)Study of Stimulation Mechanism for Conversi...

篇十: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方案

件 3

 有关项目实施方案 (格式)

 一、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格式)

  科技成果名称:

  项目牵头单位:

  项目参与单位: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 2 -

 成果名称

 项 目 牵 头 单 位 信 息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传真

 项目联系人 姓

 名

 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传

  真

 项 目 参 与 单 位

  主要目标 主要任务 考核指标 (300 字以内)

 一、国内外科技成果概况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三、目标与任务 1.转化目标

 2.主要任务

  四、考核指标

  - 4 -

 五、应用前景

  六、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以上各项可另附纸)

  七、双方签章 项目牵头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项目主管司局(中心)(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格式)

  技 术 名 称:

 项目牵头单位:

  项目参与单位: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 6 -

  成果名称

 项 目 牵 头 单 位 信 息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传真

 项目联系人 姓

  名

 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传

  真

 项 目 参 与 单 位

 主要目标 主要任务 考核指标 (300 字以内)

 一、国内外技术概况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三、主要任务

  四、考核指标

  - 8 -

 五、应用范围

  六、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以上各项可另附纸)

 七、双方签章 项目牵头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项目主管司局(中心)(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三、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格式)

  示范工程名称:

  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参与单位: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 10 -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项 目 实 施 单 位 信 息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传

 真

 项目联系人 姓

 名

 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传

 真

 项 目 参 与 单 位

 经费 预算

 万元,其中:

 国家拨款

 万元 自

 筹

  万元

  一、工程概况

 二、建设目标

  三、主要任务

  四、进度计划

  - 12 -

 五、考核指标

  六、建设前后对比分析

 (以上各项可另附纸)

 七、双方签章 项目牵头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项目主管司局(中心)(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推荐访问:成果转化 激励 措施 方案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